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采艾蒿 大庆很多人不知端午咋回事
2016-06-10 09:26:02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0日讯 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采艾蒿……

  那么,为啥端午节要这样过?6月4日,记者通过街头随机采访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发现各有各的说法。年纪大的市民,能说出不少风俗;年纪小的,以为端午节就是放3天假,不知道节日的来历,更不清楚采艾蒿的缘由。

叠葫芦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

  老年人都能说出端午习俗

  6月4日,记者来到让胡路区乘新二小区,对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进行采访,结果发现,年纪大的市民记得一些习俗,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讲,端午节就是一个吃粽子的节日。

  69岁的王刚老人告诉记者,过端午要吃粽子、吃鸡蛋,采艾蒿,把艾蒿挂到门上。还有就是趁太阳没出来,把露水抹在眼皮上,对眼睛好。孩子应该系五彩绳,手腕脚腕上都要系。

  75岁的景志国老人说出了更多的内容:“孩子要系五彩绳,过了端午后要扔在水沟里,把一年的病都丢掉了。”

  “以前儿女都在身边,一大家子,每年端午都会包一大锅粽子。现在孩子都成家了,我们老两口也不包了,晚辈们工作压力大,没闲心包粽子,更不要说挂艾叶之类的习俗了。”68岁的孟宪华老人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老年人不但能说出端午节的习俗,还能说出端午节的由来。

  大多数年轻人只知道是纪念屈原

  随后记者采访了多名80后、 90后的市民,很多人只能说出吃粽子、采艾蒿这两件事。

  “端午节,应该吃粽子,戴五彩绳,这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但具体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正在接孩子放学的孙女士说。

  已经上大二的孙力扬告诉记者,有些同学家里已经不包粽子了,更别说看赛龙舟、挂香袋等传统活动。大部分同学认为端午节就是放假回家。

  今年23岁的朱琳琳说,奶奶家住在农村,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时候,奶奶会亲手包粽子,给自己的手腕、脚腕戴上五彩绳。知道这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具体故事不清楚。


 

  传统习俗渐行渐远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传统习俗与我们渐行渐远?大庆市工信委副主任李建刚认为,不同地域的民众过端午节,文化指向是一样的,都是祈愿平安。与大多数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一样,端午习俗中,除了“吃”文化的印痕明显外,其他一些习俗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究其原因,李建刚说,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冲击。端午节是一个农历节日,有着很强的农业社会烙印。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随着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传统节日不再像以前那样,这样一来,也就渐渐从城市生活中消失,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去研究和参与习俗。

  李建刚建议,民俗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学校应该举办些习俗讲座,不能让传统节日只剩下“吃喝玩乐”。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所折射出的浓郁文化气息。

  【相关链接】

   端午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儿蚕食屈原的身体。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辞章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