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搜 索
北洋师范学堂毕业文凭
2016-06-12 16:25:0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而专门培养师资的教育机构,则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设立师范院。庚子事后,为图自救,清廷倡令各省兴办学堂以储人才,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认为“振兴学校首重师资”,遂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保定筹设直隶师范学堂,拉开了直隶师范教育的序幕,形成了除京师外,南有江苏北有直隶办师范教育的蔚然大观。

墨尔根视学员刘振声的北洋师范学堂毕业文凭。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为培养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东三省与西北各省旗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以及小学师资,袁世凯又在直隶天津府城北新开河(今河北区志成道中学所在地)奏设北洋师范学堂。“察其缓急重轻”,学堂划为三科肄业“以广造就”,完全科六年、专修科两年半,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教习;简易科两学制(一年)毕业,培养小学师资。李士伟为该堂监督(校长),梁志宸为教务长、周焕文为学务官,刘桂芳、马鉴元为监学,董宗河为庶务长。学堂设施完备,厨房、体操场、领导办公室、礼堂、办公楼、图书馆、宿舍、水井、厕所等应有尽有。据《直隶师范学堂简明表》载,宣统元年(1909年),北洋师范学堂优级完全科55人,专修科251人,教员28人(其中日本籍教员8人)、职员14人。宣统三年(1911年)初,因各省师范学堂大都建立,政府财政空虚,直督陈夔龙奏请将北洋师范学堂撤销(部分归并直隶师范学堂),改建天津直隶高等商业学堂。

  在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中,有一张墨尔根视学员刘振声的北洋师范学堂毕业文凭。这张纸质“学历证书”颁发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十五日,早于慈禧太后懿旨公布时间,是现存已公布的最早的师范简易科毕业文凭。此文凭长67.1厘米,宽52.7厘米,右侧有“简字第陆号”字样骑边,紫颜料印制的二龙出海戏珠纹饰图案围成长方形内框。框内开头书有“北洋师范学堂发给文凭事。照得:简易科学生刘振声照章修毕考列最优等,合给毕业文凭需至文凭者”。文凭框内正文中间分列该生12门功课的毕业考试分数(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及教员姓名私章;左侧有毕业考试总平均分数和教务长姓名私章、记功过给该生的次数、文凭填发日期及盖在其上的红色大印,最后有“监督李”的划行和印章。文凭除毕业证号数、成绩等级、分数、姓名、记功过次数、时间的月日数字等用墨笔或朱笔填写以外,其它文字均用蓝颜料印制而成。

  文凭所在案卷中记载,墨尔根视学员兼墨尔根小学堂长刘振声于光绪三十四年四月至宣统元年三月间,因赴各站查学和办理添班,勒索川资并与站丁斗殴,经六月具禀伸诉无果,被黑龙江全省提学使遵巡抚电文撤差查究。该革员八月由学堂起行不知去向,直到宣统二年七月方在原籍肇州厅刘的叔父处追缴其需索的钱款三百吊,还被“追夺文凭不准投充各属教员”,“以肃学章”。这张被追缴验讫注销的北洋师范生毕业文凭由此而来。

  一纸文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首先,北洋师范学堂简易科为一年毕业,发给刘振声文凭的时间是光绪三十三年,可见他是学堂创建后的早期毕业生,回原籍黑龙江省任小学堂教员。文凭印证了北洋师范学堂“以广教育”的办学宗旨,是直隶师范教育间接推进北方各省乃至全国教育近代化的缩影。

  其次,文凭记载刘振声12门课程总平均81.81分,达到80分以上故列入最优等生。北洋师范学堂初级简易科毕业生效力义务年限为三年,可他于宣统元年因索款斗殴被革职,未达义务年限。在边陲黑龙江省教育落后,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殊为可惜,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清末对教员为人师表的要求很严,宁缺毋滥。

  再次,文凭所载的学堂监督李士伟与教务长梁志宸均系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李士伟后来曾任中国银行总裁、中日实业公司总裁、民国内阁财政总长等要职;梁志宸历任内阁中书、北洋法政学堂教务长、河北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天津中国实业银行总行经理等职,可见直隶的师范学堂聘任了许多名师名人、重用留学生。文凭所载课程中修身、国文、中国地理、中国历史、国画、体操为中国教员授课,而教育学、外国历史、外国地理、数学、理化、博物均由日本人任教,其中数理化、地理历史、国文修身均由一人兼任授课,文凭列明的法制课似因无人授课而未开设,揭示了清末师范教育刚刚起步,即便天津近靠京畿,又是商埠,较为发达,合格教师也很缺乏,特别是数理化、教育、博物等新学和实学课程,国人还基本没有能力任教,直隶不得不高薪聘请外籍教员,其中又以日本教员为主,故直隶师资的出身十分复杂,聘任的日本教习数目位居全国之首。日本教习薪俸较当时中国同工教员丰厚,约高5至10倍,也高于其国内同行;此文凭所载的学堂日本籍总教习兼教育学教员中岛半次郎是一位教育家,后来出版了《中外教育史》、《教育思潮大观》等著作,当年月俸高达350元,博物教习大津源三郎月俸200元,反映了直隶在国力衰弱的情况下,不惜重金引进外教,西学东渐、中西兼顾,普及教育的举措,特别是对教育学极为重视。

  北洋师范学堂从成立至宣统三年先后仅有毕业生460余人,经过上百年岁月流逝,学堂文凭存世量极少。这张文凭可与现存于世的北洋师范学堂中外职员合影、建筑图、章程等史料相映衬,抚今追昔,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面对国家教育落后,北洋师范学堂肩负使命,短暂而又影响深远的办学历程,也为研究清末社会变革时期教育、国内外文化交流等领域,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依据和信息,有着重要的历史佐证意义和珍藏价值。

责任编辑:王艳

【专题】黑龙江省档案馆推进档案服务民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