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文学沟通心灵交流拉近距离 第三届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圆满结束
2016-06-21 19:19:22 来源:东北网  作者:佘雨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第三届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现场。

  东北网6月21日讯(记者 佘雨桐) 19日,为期三天的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结束,近30位中俄作家依依惜别。

  由黑龙江省政府主办,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东北网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俄罗斯文学合作交流会圆满结束,近30位中俄作家聚首冰城,围绕“以文化为灵魂,用文学讲好中俄故事”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副省长孙尧作主旨演讲。

  文学与文学的对话 作家与作家的交流

  17日,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在哈尔滨举行。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中心主任李英男,俄罗斯《小说报》、《儿童小说报》主编科兹洛夫,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曾哲,车臣共和国作家协会主席伊布拉吉莫夫,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俄罗斯作家叶廖缅科等先后发言,交流创作体会,共商两国文学推进交流,深化合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8日上午,中俄作家们来到哈洽会与中俄参展嘉宾进行现场交流,俄罗斯作家协会成员尤里•叶菲缅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参观哈洽会,我见到了很多中国人,他们对我们非常友好,会主动来找我们合影,我看到了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尊重。”

  19日上午,中俄作家一行30人来到大庆,与大庆诗人、作家进行交流并参观了铁人纪念馆,俄罗斯作家根纳季•卡拉什尼科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去大庆,我跟一位诗人面对面交流,我觉得可以把他的诗歌翻译成俄文,而且交流中我已经找到了翻译的思路。这让我感觉到,尽管我们来自两个国家,但通过诗歌我们感觉像亲人一样。”

  车臣共和国作家协会主席坎塔•伊布拉吉莫夫在参观大庆铁人纪念馆后提到:“大庆是一个非常富有、非常年轻的城市。我觉得劳动人民是值得我们歌颂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没有劳动者就没有人类的发展。”


俄罗斯作家根纳季•卡拉什尼科夫。

  19日晚,记者有幸采访到几位参会作家。俄罗斯作家根纳季•卡拉什尼科夫跟记者说:“很荣幸受邀前来参加此次交流会,我觉得,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文学都是相近的,它们可以紧密相连。这次回去后,我会全力做好翻译工作,把更多的中国诗歌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中心主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李英男。

  提到此次交流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中心主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李英男更是感受颇多:“我很高兴被邀请来参加此次交流会,中国和俄罗斯的作家、专家通过这种友好交流的方式各抒己见,收获颇丰。我见到了一些老朋友,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通过与俄罗斯作家交流,我发现他们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希望更多的了解中国,更多的了解今日中国的现状,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我相信中俄两国的关系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两国人民的心会贴得更近。“


俄罗斯作家协会理事会第一秘书、俄罗斯电影工作者协会成员、俄罗斯作家协会成员瓦西连科。

  俄罗斯作家协会理事会第一秘书、俄罗斯电影工作者协会成员、俄罗斯作家协会成员瓦西连科跟记者说:“通过参加这次交流会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我感觉中国就像一个套娃,需要你一层一层的打开,一步一步的去了解。感谢这次交流会,让我与很多中国作家相识,更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能够让我们中俄作家交流、共同策划未来合作的一个平台。中国确确实实是一个神奇的、神秘的国度,它的神奇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也在于它文学造诣的发展,我对中国的作家以及作品都很感兴趣。我认为我们现在急需将中俄之间一些作品相互翻译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而且在这次交流会上,我们有幸的找到了可以实现这一愿望的好翻译。现在中国的一些作品,已经翻译成了俄文,我国的很多读者都非常感兴趣,我们惊叹于中国作家的创作,我觉得中国的作品非常有深度,也非常自由。我希望未来能与哈尔滨、大庆以及全国各地的作家协会合作,共同来翻译中国的作品以及共同策划一些大型的合作项目。像这样的大项目我想对于中俄双方的读者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得以亲眼目睹现在的中国,能够让我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宣传中国,并且有机会与中国的同行们一起工作。”


俄罗斯作家协会成员、俄罗斯作家协会勘察加分会主席亚历山大•斯梅什利亚耶夫。

  俄罗斯作家协会成员、俄罗斯作家协会勘察加分会主席亚历山大•斯梅什利亚耶夫跟记者说:“我已经是连续两次参加中俄文学交流会了,这让我更有兴趣、更加期待参加下一次的活动。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会尽最大力量向俄罗斯推广中国文学,向中国推广俄罗斯文学。我觉得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找到高水平的翻译,通过高水平的翻译,让中俄作品进行互译,从而在出版及报刊方面都有所展示。”


俄罗斯作家协会成员尤里•叶菲缅科。

  俄罗斯作家协会成员尤里•叶菲缅科提到:“我2000年时来过中国,来过哈尔滨。这次再来哈尔滨,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以及哈尔滨这些年巨大的变化。我感谢主办方对我发出邀请,这次活动让我终于能够亲身感受到中国作家对俄罗斯的作家和作品的印象。通过这次交流会,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就是向俄罗斯宣传中国的成绩,宣传中国文学的发展及经济发展。我没有见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对俄国的文学这么感兴趣。对于二战期间的题材我写了很多,我希望中方作家也能参与进来。在此,我有一个请求,类似的文学合作交流会一定要坚持办下去。这种交流会,为我们中俄双方的合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中俄双方共同的事业发展,是我们21世纪所有重要成就当中的一部分。”


车臣共和国作家协会主席坎塔•伊布拉吉莫夫。

  两次参加过文化交流会的车臣共和国作家协会主席坎塔•伊布拉吉莫夫提到:“我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交流会,我曾经参加过第一届中俄文学交流会,这次来参加第三届交流会,我明显感觉到整个活动规模的壮大,主办方提供的服务都非常好。本届交流会在文学性上、交流的范围上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从第一届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变化,特别是这一次我们还去了大庆,在大庆与很多的作家进行了交流,我觉得只有更多的交流,才能促进我们作家在未来的创作上更好的发展。我们此行与中方的同行们约定,将来要把中方的更多文学作品以及杂志进行翻译,在俄罗斯发布出来。我也希望将来能有机会能把我们的一些俄罗斯文学作品翻译过来,在中国进行发布。中俄双方应该相互去阅读对方国家的作品,加强我们在文化上的交流,以此来促进我们在经济领域的发展。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大国,这种交流活动在两国的文化、文学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文学创造者,我们应该了解通过什么样的办法能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交流就更为重要了。中国的文学发展非常迅猛,我们有必要来中国学习更多的经验,找到我们的不足。我们有很多东西是要向中国学习的,包括很多方面,这其中也包括文学方面。说到这届交流会不仅仅是俄方作家的需求,同样也是中方的需求,这条路走得非常正确,希望能够一直走下去。在参观大庆铁人纪念馆后,我觉得劳动人民是值得被歌颂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已经有了新的构思,回去之后我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写作,让更多的作品及时发布到我的杂志上。目前我的作品已经被很多国家翻译出来,我最大的愿望是我的作品能够翻译成中文,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俄罗斯作协成员、俄罗斯作协理事会成员、国际作家时评家协会成员奥谢皮杨。

  俄罗斯作协成员、俄罗斯作协理事会成员、国际作家时评家协会成员奥谢皮杨跟记者讲:“在这次活动上,我结识了很多作家,所有参会人员都带来了自己的一些好作品、好经验。作为一个好的交流会,就是应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的文学创造者,能够到这里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建立联系,以便促进未来的合作。我觉得这次活动整体组织得非常好,我们双方都能说出各自的需求,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够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能够促进我们双方作家关系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第三届中国—俄罗斯文学合作交流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