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 凝聚群里群外向心力
代金生:“掌舵”校友全球群

代金生是500人“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全球群”校友群主。他寸头方脸、目光炯炯、身材魁梧,显得比天命之年的实际年龄青春许多。是爱骑行、爱钓鱼、爱健身的生活习惯“减龄”,还是因操持着这个盛满青春记忆的校友群而面自粹润?或兼而有之吧。
代金生是学电子工程出身,自我评价是“对黄河以北的中国光纤通讯事业作出一定贡献的哈尔滨民营企业家”。代金生更喜欢“公民小代”的标签,“公民小代”热衷公益事业,他建校友群的初衷也透露出“60后”的理想主义情怀:为校友间沟通搭建桥梁,也为这些知识层次较高的人群打造一个融会社会共识的平台——对国家的未来抱有理性的支持。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哈尔滨人乃至黑龙江人都对“哈军工”有或深或浅的了解和敬意。“哈军工”退出了军队系列之后,名字被历史尘封,拥有青甍黛瓦、飞檐翘角独特教学楼的大院也两易其名先后为哈船院和哈工程。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从这里走出的学子是一脉相承的校友。“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全球群”里有年过七旬的哈军工校友,也有在校的“小鲜肉”,年龄跨度一甲子,彼此视为一家人。去年年初,建群三天500席位就全部占满,群外还排着数千名“等位”的校友,可见该群的吸引力。
不论哈船院,还是哈工程,院系班号仍沿袭“哈军工”时期类似部队番号的代号,譬如,00-111,就是2000年入学、一系(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班,凡入群的校友自觉把昵称改成姓名+班级番号+城市,生疏感顿时全无。
24小时不打烊也是这个群的显著特征,几十名身在异国的校友,把群升格为全球的性质,国际范儿十足。白天讨论的话题到了后半夜,身在欧美的同学们开始“接龙”了。在这个“全球群”里有欧洲群秘、美洲群秘、大洋洲群秘、东南亚群秘,分管各地校友联络。新西兰的校友说:“在这个群里可以眺望祖国,回忆青春,感受校友的温暖和友爱。”
校友间无形的情感沟通带来了一些实打实的产学研转化,这是让群主代金生感到意外和惊喜的。南方的校友刚在群里发布一个高科技项目,北京的校友就有意对接,两个在校期间没有任何交集的校友“私聊”后成了合作伙伴。这样的“喜相逢”故事在群里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捐助患重病校友、提携在校学生创业、助力学校发展建设,群主代金生的公益心在校友群呈现“乘数效应”。
“微”风传递正能量
代金生之所以当得了这“一个加强营”的“营长”,不仅缘于他对母校的热爱,还缘于大学时代在学生工作中锻炼的才干。1985年~1988年间,他担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总会主席,展示出非凡的组织能力,把当时该校的学生社团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曾以学生会而非校方的名义请来省领导为“首届大学生英语周”助阵。代金生还出任黑龙江省学联执行主席。如今,昔日学生会五大部长都是各界成功人士,但是他们不论是董事长还是总裁,在“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全球群”里继续履行“部长”之责,依然服从“主席”的调遣。
一名校友评价校友群群主:学长能集思广益,不带主观倾向,让大家各抒己见,使群成为校友们乐于驻留的地方,充满了自由快乐的群风。快乐的群风源自代金生对校友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原则。校友发商品广告,准!发征婚启事,不仅允许,群主还热心撺掇。群友们百般调侃他,他非但不怒还频频发红包。但是若出现不和谐的言论,群主就发“瞪眼”等表情图,或用正能量的帖子进行冲刷和矫正,代金生说:原则性问题我绝对“冷处理”而不是“和稀泥”。
地处内陆的哈工程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人才的摇篮。在“蛟龙号”上,在“辽宁舰”上,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将军领队的队伍里,都有该校校友的身影。今年年初,当校友文经放把蓝色的校旗带到南极长城站发回照片时,校友群里一派欢腾、喜悦和自豪。而当出现南海问题时,校友们都会彻夜开“卧谈会”,捍卫海洋领土的决心溢于言表。群主代金生以“淡定且坚定”的态度,调整群聊的方向和节奏。
代金生认为,群风就是社会风气的投射。把爱国、敬业、助人、和谐的微信群风无限复制扩大,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代金生认为融入血液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工人家庭熏陶使然。翻看他的微信可见,庆祝哈尔滨解放70周年的纪念活动他倾情参加;“五一”环太阳岛长跑,他陪健将级的妻子同去;一集不漏地看《东北抗日联军》电视剧后,又去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史料加深印象;去年一年他从省图借阅百本文史哲方面的图书……“从来都不淡漠”的青春热情依然如故。
代金生业余时间的很大一块都用在校友群的管理上,有时早上还在群里放“嗒滴滴嗒”起床号的音频,那是这所大学六十多年一贯以之的铃声,也许这个细节能为校友开启积极向上的一天。他说:“青年时代我担当学生会主席秉持不为官不为利只为同学的宗旨,如今我当500人校友群群主依然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同学。”
作为校友群的群主自然少不了迎来送往,许多从未谋面的校友慕名来哈尔滨找他,他从不嫌麻烦,他笑呵呵地说,“朋友圈”越来越大,真好!妻子和他是大学同学,自然理解并支持丈夫的这份“工作”。
以知促行,行动还要从线上到线下。当上“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全球群”的群主之后,代金生在海内外校友中声名远播,去年年末他受邀参加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校友会交流活动。在“创业成长与分享”环节,校友为校友的技术创新项目出谋划策;筹建“哈工程全球校友资源平台”,大家集思广益;还提出“发扬母校传统,坚守各自的领域做精做深”的倡议。更为精彩的是,一位从深圳来黑龙江搞有机农业的校友,不辞辛苦将有机大米空运入川,不仅使四川校友对母校的回忆从舌尖延伸至心头,更让四川校友为黑龙江的绿色食品当义务推销员。
事业有成的代金生本可马放南山悠哉游哉享受生活,可是他却选择了为500名校友“看家护院”的苦差事,四处奔波,乐此不疲。他说:“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我才真正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存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还真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