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能多解决遇到的问题,是我最大的追求与荣耀” 记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鹤岗供电公司女工曹玉兰
2016-07-14 15:28:3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7月14日讯 曹玉兰在鹤岗供电公司试验所高压班,风里来雨里去,已经有23个年头。

  工作使她这个高压班的唯一女工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女汉子。为更加精确地采集数据,曹玉兰常常爬四五米高给电气设备施加高电压。“每次都紧张死了,尤其是冬季或雨天,设备湿滑,脚下一打滑,我的心脏就一哆嗦。突然噼啪作响的电火花,也会让我心里咯噔咯噔的。”每一次数据采集任务都是硬着头皮完成的。

  事故抢修不分昼夜。冬季验收试验冻得瑟瑟发抖,炎炎夏季又热得汗湿衣衫。记得在伊春大丰变电站处理变压器缺陷时,正值寒冬,工作圆满结束已是深夜,电送上了,曹玉兰的手、脚却冻僵了,两条腿麻得像木棍一样。

  曹玉兰也有遗憾。因为工作需要,整整23年没穿过一次展现女性魅力的漂亮裙子。由于长年工作在现场,老人和孩子都扔给爱人。“我儿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小区钢窗厂业主、小卖店店主、物业管理人员都看管过他。但照看我儿子最多的还是我姐,为这,我儿子管我姐叫妈,管我叫老姨。”

  就这样,曹玉兰繁忙地奔波、劳作在各个事故现场,发现并及时处理了25次重大缺陷,避免了多起严重事故,目前安全生产长达8700多天。

  但是,无论工作多忙多累,曹玉兰都会把学习作为最重要的内容,随身携带一本技术书,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思考。天长日久,书都被翻烂了。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日积月累,曹玉兰渐渐成为高压电力专业的行家里手。

  2004年企业开展检测大型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曹玉兰起早贪黑不眠不休。一次次测试,一次次查找分析,一个个难题被攻克。8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经现场测试验证,效果良好。该项目获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奖。曹玉兰初尝技术创新的喜悦,从此,一发不可收,2006年高空测试钳的研制、2011年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拆线技术研究、2013年避雷器不拆线试验装置的研发,将电气设备的测试由高空作业转移至地面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测试时间缩短2倍以上,并规避了人身、设备等诸多安全隐患。

  2010年的移动式高压智能综合测试系统,是曹玉兰干的比较艰难的一个项目。设计、方案经过2年多无数次的修改才具雏形,“最初的想法是将试验设备以积木式结构组装于车内,减少试验人员频繁装卸的劳动强度。但是,设计初步完成后,又不断产生新的构思:增设高压引线自动转接系统,研发应用系统将所有试验设备与工控机相连,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另外安全、车辆接地、减震、监控、应急电源、照明等各项特殊技术的使用,二十多项技术难题纷沓至来,思路不断拓展,方案不断更改,最后终于形成一辆集电气设备停电测试、带电检测、应急抢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自动移动试验室。”这个项目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每年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55万元,至今已达千万。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并获得全国电力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曹玉兰牵头陆续开展了34项科技项目,17项发明和创新获国家专利,16篇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15篇获优。个人也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曹玉兰的创新得到了同志们的认可:“你的主意真不错,用这种方法试验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省事多了,可以不用搬人字梯了,也不用斗臂车了,我们不用登高拆引线了。”

  “能很好解决遇到的问题,是我最大的追求与荣耀。”曹玉兰微笑地回答。

  2012年,以曹玉兰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工作室先后培养2名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7名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人才、多名青年创新能手,创新工作室成为一支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金牌团队。

责任编辑:王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