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哈尔滨市119名高考"学霸"出身大追踪
2016-08-07 08:14:47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李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6月7日讯 截至目前,2016年高考本科录取基本结束。我省650分以上的考生基本都被“985”工程大学录取。

  今年,全省理科考生成绩在650分以上的,共有955人;文科考生,共有2人。分数能达到650分以上的,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学霸”被著名大学录取,这对他们今后个人的事业发展和职业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在这里,我们想回溯一下,这些学霸们的小学、初中都是在哪儿读的?他们的求学之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是否必然构成一个“名校链条”?

  今天,我们在哈尔滨的两所省重点高中——哈师大附中、哈市第九中学,选取了全部650分以上共计119名考生,逐一追踪他们的“出身”——毕业于哪所小学?毕业于哪所初中?如果换一个角度回溯,那就是,哈尔滨的哪些初中、哪些小学培养了更多的高考“学霸”?

  这次调查,仅在哈师大附中和哈九中两所学校进行,我们也曾联系了其他几所省重点高中,试图选取更丰富的“学霸”样本,以确保结论更科学,然而出于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们被婉拒。但就哈师大附中和哈九中而言,无论从两校的中招录取分数,还是从其历年的高考成绩来说,他们产生和提供的“学霸”样本很大程度上具有典型性。

  出“学霸”最多的初中是风华中学,其次是……

  如果孩子在一所优质的初中就读,那么是不是就离上重点大学更近了一步?我们的调查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这一结论!

  这119名高分考生,主要集中在哈市的25所初中学校。其中,初中毕业于风华中学的,占了“大头”,共有30人,约占样本总数的四分之一。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风华中学建校于1983年,原为航天风华机械厂子弟中学和哈尔滨市建华学校两部分,归公办后为哈尔滨市风华中学。风华中学创办的民办公助校是建华中学,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校中校”。风华中学这30名高分考生入初中时的年份为2009年,也就是说,他们几乎都是哈市最后一批“校中校”的生源,因为从2010年秋季开始,哈市公办初中举办的民办公助校(即校中校)全部停止招生,逐年回归到公办校。据媒体报道,仅2009年秋季的新初一,报名人数就达到了1.5万人,而学校只录取千余人。可见这批“学苗”的水平非同一般。

  在这119名高分考生中,第二大“生源校”为哈工大附中,共有20人来自这所民办校,约占总数的六分之一。连续多年的中考,哈工大附中的成绩,总是令人惊艳。

  哈市第69中学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名校,这119名“学霸”中共有13位高分考生是从该校毕业的,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有7位是从第六十九联中毕业的,而当时此校也是该校的“校中校”。

  秋实中学在总名次中排在第四位,在公办校中位列第三,共有9人,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该校是第三十五中学的“校中校”。

  在此项调查中,松雷中学(8人)、兴才中学(5人)、德强中学(5人)等学校也毫不逊色,占据了一定席位。而49中学(4人)、萧红中学(3人)、虹桥中学(3人)、17中学(3人),也同样是孕育高分学子的“摇篮”。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平时认为的初中名校,他们的毕业生在三年后的高考中,在考取650以上高分的竞争中优势十分明显。

  哈师范附小最出高分考生

  那么,高分考生都来自冰城哪所小学呢?据统计,119名高分考生曾经就读的小学共有63所,学校分布没有像初中那样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现象,其中有几所还是哈尔滨之外的。但通过统计也显示出“名校”实力及效应,排在前面的分别是表二中所列学校。

  不难发现,出“学霸”的小学均有一定的历史、环境背景。哈师范附小、复华小学毗邻大学城,生源很多来自于教师家庭;而继红小学是哈尔滨老牌名校,1948年创办,有着较为悠远的教育文化传承;虹桥小学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教育理念先进,很快从哈市众多小学中脱颖而出。同时,这几所学校的师资力量也非常雄厚,集中着一大批优秀教师。

  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最基础阶段,知识基础打牢了,学习习惯定型了,对未来的学习肯定有很大的助推作用。然而,一所初中(风华中学)最多一下产生了30名高分考生,而一所小学毕业的学生日后最多只有12人成为“学霸”,两者相比,显然前者的人数比较集中,这似乎表明,就读小学的选择与日后高考的高分远远没有就读一个什么样的初中重要。

  从统计数据看,虽然119名高分考生当年就读的小学绝大多数属于非名校,但他们在对初中的选择上很显然经过了一定的规划与设计。

  统计数据显示,这119人中在小升初或更早的时候,有50人并没有升入对口初中,而是转入了非对口的民办公助“校中校”;有42人选择了民办初中就读(择校);有24人坚持“小初一贯制”(大多数小学、初中也是名校)。这似乎进一步证明,选择一所好的初中让孩子去就读,比找个好的小学更为重要,在一所优质初中学习对未来考取最好的省重点高中、最好的大学有着非常大的正相关关系。

  南岗香坊成“优质生源”集中区

  通过调查,正如大家所料,初中“优质生源”确实有很多集中在南岗区。但统计数据也显示,香坊区的初中“优质生源”也不可小觑,几乎达到了与南岗区平分秋色的程度。在119名高分考生中,有53人来自南岗区的初中(包括民办校),而来自香坊区的有50人。除了南岗区、香坊区有103名高分考生之外,其他16人中,有9人来自道里区,其中,兴才中学5人、第60中学2人,剩余高分考生平均分散于哈市其他行政区。

  南岗区和香坊区为何能集中大批“优秀学苗”呢?据分析,除了南岗区是人口大区这一自然原因外,还与该区近年屡屡考出中考第一名,以及优质民办校多而集中,从而吸引全市重视教育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南岗区名校学习有关。而现在的香坊区由原香坊区和动力区合并而成,工业发达,集中了一大批高学历的“工程师”家长,他们的孩子受父母熏陶,学习能力较强,再加上香坊区的一些初中师资力量雄厚,所以成就了不少“好学苗”。

责任编辑:姜继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