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龙江大小事
搜 索
[编辑推荐]迎来末伏送走秋老虎 小编教你这个天儿咋养生最有益
2016-08-15 15:2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5日讯 16日正式迎来了今年的“末伏”节气,大家一看到末伏是不是心中都在窃喜“大热天终于结束”,但是先别高兴的太早,待小编详细“科普”一下末伏的知识后再高兴不迟!

  末伏仍在三伏天,那么到底末伏还热吗?末伏如何养生?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末伏”面面观】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

  气象上对于秋老虎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且持续几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初伏7月13日、中伏7月23日、末伏8月12日、8月22日出伏,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

  据了解,一般立秋过后天气开始转凉,但实际上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按照气象学上的规定,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低于22℃算为入秋。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末伏注意点啥】

  上午10时后到下午4时前,是“三伏天”里最热时段。特别是烈日当空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劳作、游玩,老弱病者、婴幼儿及孕妇更应如此。外出最好戴上遮阳帽,或带上一把遮阳伞。

  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末伏如何养生】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夏秋更替时间段,还要注意提前预防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复发。同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梨、芝麻、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龟肉、芝麻、核桃、蜂蜜、甘蔗等,以起到滋阴润肺和养血的效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