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5日讯(记者侯巍 陈显春 王忠岩)15日上午,“寒地黑土•绿色绥化”全国40家重点网络媒体聚焦绥化大型采访活动在绥化市启动。启动仪式结束后,采访团成员深入北林区参观考察。
今年初,绥化市北林区布局供给侧改革,明确了北林作为区域农产品加工中心和绿色食品生产销售中心的定位,并向“互联网+”聚焦发力,整合品牌、搭建电商平台、兴办现代物流,组织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和绿色食品协会。
北林区稻米香农业。
生产车间。
4月7日,北林区电商协会承接“种得好更要销得好”的使命,组织成员企业组成“大篷车”式的小分队,由北林出发,一路向南,历经11天,往返7500多公里,跨越6个省及直辖市,精心在8地布置特色展台,足迹踏遍长城内外、黄河两岸、江北江南。“五谷杂粮下江南”成为绥化地方品牌的宣传队,更成为寒地黑土绿色食品的播种机,绿遍华东、绿满江南。活动通过“大篷车”带货,展销会实物品尝,直面消费者推广的形式,共发放大米达1.5吨,品尝人次近万人,发放协会宣传手册300余份,邀请加入微商代理平台60余家,达成意向订单500多万元。
金色沃土稻谷香。
伴着“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播下的火种,引起的震撼正在持续发酵,目前各地求供货电话纷纷涌向北林。“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收到了超预期效果,也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
启示之一:打开了一扇窗。北林区是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但因缺少独特的发展“标签”和市场营销手段而不为大众所认知。酒香也怕巷子深,“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是北林区作为典型农区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的觉醒与突破。认清了开展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的重要意义,坚定了扬长避短,“打特色牌、走绿色路”,建设绿色食品生产销售中心的信心和决心。
启示之二:架起了一座桥。这次活动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运用现场品尝与网上订购方式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通过消费者零距离的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辅以电子商务的便捷,实现了传统营销方式与现代流通手段的完美融合,使北林区优质农产品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直接高效对接,为赢得更多更大的市场份额,形成产加销闭合回路,掌握生产经营的主动权,控制流通增值的核心价值链奠定了基础,也更有利于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五谷杂粮下江南”大篷车每到一处,不仅面向普通消费者宣传推介,而且积极参会参展,接触各地商界协会和知名企业家,建立了诸多联系,形成了良性沟通互动,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沿途先后参加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第24届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览会,并组织开展了绥化市北林区与常熟市名优企业产品对接会,与100多位各地商界学界精英开展了商务洽谈和学习交流,在更高的层面、更广的领域宣传了绥化、推介了北林,有力提升了绥化北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启示之三:激活了一池水。这次“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经北林网信、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后,人们纷纷在网上发表意见,为活动点赞。新闻传播的扩散效应营造了良好的共建共享社会氛围。
启示之四:蹚出了一条路。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是北林区实施“发展三产,提升二产,倒逼一产”发展策略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北林区3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抱团走出去,共拓市场、共创品牌的一个良好开端,更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北林区工商企业大胆创新营销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