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网媒聚焦绥化走进黑土硒都海伦 这片土地充满无穷魅力
2016-08-17 23:36:48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陈显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7日讯(记者 侯巍 陈显春) 绥化海伦市耕地100%天然含硒,为此被称为富硒之都。17日上午,由九三集团冠名的“寒地黑土•绿色绥化”全国40家重点网络媒体聚焦绥化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海伦,先后参观考察了万亩富硒有机杂粮基地、万亩富硒菇娘示范基地、万亩富硒绿色瓜菜高标准示范基地、万亩富硒有机大豆示范基地和富硒有机蔬菜观光采摘园等富硒农业;又深入海北镇西安村吃农家饭体验东北民俗。海伦这片的神奇又充满魅力的土地,令网媒记者们倾倒。

  9时40分,网媒记者来到海伦市前进乡万亩富硒有机杂粮基地里,红谷子、黑糜子、白芸豆、红小豆等有机杂粮令网媒记者产生好奇感,因为他们大多数是首次见到这么多东北特有物产。前进乡乡长杨慧玉风趣幽默的讲解,不仅令网媒记者捧腹,也深深记住了这些杂粮的名字。

记者聚焦万亩富硒杂粮基地。

记者踏访富硒杂粮基地。

  在海伦市共合镇万亩富硒绿色瓜菜高标准示范基地内,其经营主体为玉兰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理事长王玉兰是个勤劳朴实的农家女,她拿出基地内最新鲜的瓜果招待网媒记者,东北人热情好客的品质可见一斑。

  海伦市共合镇主力村万亩富硒菇娘示范基地里的菇娘熟了。网媒记者来到这里品尝了该基地生产的菇娘,个头大的犹如水果一般,酸甜可口;个头小的保留了菇娘最初的味道,香甜润喉。

  海伦大豆甲天下,网媒记者走进共合镇万亩富硒有机大豆示范基地,该基地由主力村中林大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互联网+合作社+基地”的复合经营模式,运用物联网实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等控制质量手段,叫响海伦富硒农产品安全牌、营养牌和特色牌。 午餐,令人终生难忘。从共合镇万亩富硒有机大豆示范基地驱车40分钟便来到了海北镇西安村。刚进村口,“西安生态民俗村”七个红色大字格外鲜艳。网媒记者下车后,被当地农民领进自家吃午餐,农家,土炕,大铁锅,纯原生态食品原生态做法,吃出了原生态的味道。


 

记者体验民俗村内东北风情。

驴拉磨。

西安民俗村风光。

  西安村村中公园,利用38天时间由原有垃圾堆改造而成。穿过公园,是西安民俗体验区,一件件老物件,展出了东北最原始的民俗风貌。小毛驴一圈一圈不知疲倦地拉着磨,乳白色的豆浆从石磨缝隙中流淌出来,因时代变迁,这种最原始的做豆腐方式已消失灭迹,今又在西安村重现,不仅是民俗游的一大亮点,更是对民俗历史和民俗文化的最大尊重。


 

富硒有机蔬菜观光采摘园。

瓜菜高标准示范基地。

  黑龙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的300亩富硒有机蔬菜观光采摘园内,游人穿梭在园内或拍照或采摘。该公司董事长曹中军向网媒记者介绍了富硒有机蔬菜的发展情况。随后,网媒记者来到原野公司办公区监控室内,通过回放看到了网媒记者在采摘园的情形,原来这家公司已经实现了对农田进行远程操控。

  海伦系中国剪纸之乡,有着久远的历史积淀。网媒记者走进海伦市剪纸展览馆,参观了海伦剪纸大师的代表作品,并欣赏了剪纸艺人在现场剪纸的珍贵画面。

  一抹阳光,穿过剪纸展览馆的窗户斜射室内,网媒聚焦绥化走进海伦站圆满结束,通过一天的参观考察,黑土硒都魅力海伦的形象早已深深印在网媒记者们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专题】寒地黑土 绿色绥化——全国网媒聚焦绥化

【专题】寒地黑土 绿色绥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