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产业拉动富起来 环境改善美起来——黑龙江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之一
2016-08-20 10:59:4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隽珊 迟亦达 白林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9日讯(记者张隽珊 迟亦达 白林鹤)自《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实施以来,我省乡村文明建设态势强劲,亮点纷呈。按照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公共服务均等、龙江特色鲜明的标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

  坚持产业拉动夯实经济基础

  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产业拉动,做大做活做强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着力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道外区民主镇胜利村依托清山绿水,大力发展湿地旅游产业。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道外区民主镇胜利村依托清山绿水,把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相结合,大力发展湿地旅游产业。村委会主任杨佰成告诉记者:“2010年大顶子山杭电枢纽工程截流后,胜利村的耕地被淹没,农民失去土地,没有了经济收入。后来,为维护百姓稳定,给村民生活寻找出路,胜利村确定以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思路,将百公里松江湿地规划为‘六岛三池两滩’。”目前,景区占地40平方公里,建成龙王岛等20处景点。自2011年滨江湿地开园纳客以来,经过几年的运营和建设,湿地已初具规模,新建休息、购物、娱乐、查询、医疗等服务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几年来,景区接待游客50余万人,实现收入700多万元。

  绥化市北林区永兴村党支部书记贾红涛发挥物流销售渠道优势,带动村民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实现增收致富,带领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几年发展,永兴村成立了4个农民合作社,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产业化发展体系,村集体直接增收5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6万元。而位于海林市郊的蔬菜村则是产业带动典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其中蔬菜产业收入占总收入60%。2015年,全村蔬菜棚室面积发展到3450亩,年产各类鲜菜1亿多斤,其中出口俄罗斯和销往深圳、广州、上海、杭州等地6000多万斤,蔬菜总收入达9200万元,已成为海林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和出口基地。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农村要干净整洁起来,必须解决好硬件建设、环境整治维护等问题。

方正县会发镇和平村瓦房屯村容整洁。

  方正县会发镇和平村瓦房屯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精神面貌,在两年之间发生了彻底变化,曾经的落后村如今成为方正县改善村容村貌的示范村。道路和排水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晴天灰尘漫天,雨天泥泞满路;环屯四周柴草连片、垃圾成堆;很多庭院房屋破旧、栅栏歪倒、杂物成山就是以前瓦房屯的真实写照。2015年以来,瓦房屯实施道路硬化、栅栏改造、边沟护砌、广场建设、庭院美化、文化长廊六项工程。在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通过群众参与谋划、监督、建设、互帮互助,自建广场、自安栅栏、自美庭院、自清柴草、自建柴棚、自运垃圾、自栽花草。提起当时的建设情况,会发镇副镇长赵长城深有感触地说:“村前广场完全是由村民一块砖、一锹土、一桶沙自己动手建设完成。广场建到一半时,村民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在广场上跳起了舞。村民们推开家门就能看到自己铺成的广场,所以对广场卫生情况特别珍惜,村屯整洁程度在整个方正县都已成为标杆。”

宾县宾州镇友联村杨家屯公共服务中心。

  过去,宾县宾州镇友联村杨家屯老村庄是个小山沟,多数人居住在低矮简陋的泥草房中。2011年,友联村通过“村企共建”的方式整村改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短短几年,原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现在的度假胜地,寒地温泉、水上乐园、登山滑雪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友联村是宾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如今这里的村民全部住进了楼房,每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领略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又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怡然自乐。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了文化礼堂、志愿服务站、展室、文明小剧场、阅览室、道德讲堂、农民培训夜校等功能室,目前已发展成为友联村全村村民开展活动、演出创作、学习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沙盘模型是2011年友联村建设之初的规划愿景,短短5年时间,当初在沙盘规划中的村民梦想,现在都已变为现实。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已有6684个行政村建立保洁队伍,占行政村总数的72.8%。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绿化村屯1196个,全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60%以上。加大村庄道路建设,完成2802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3808个村屯204.66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改炉、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煤气、沼气、太阳能灯清洁能源。坚持高标准改圈、改墙,倡导规模化养殖,美化乡村庭院。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扎实开展“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全面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墙、改圈”,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更多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中。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吕博

【专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