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2日讯:
市教育局采取系列新举措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全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依法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实施家庭教育援助计划,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了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今年,市教育局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举措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强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市教育局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市义务教育范畴,真正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让其享受与入学地学生接受教育和升学同等政策,切实解除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同时,“今年,我们构筑了从学前到大学的贫困家庭孩子救助机制,用行动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庄严承诺。2016年全年,计划发放各类助学金2000万元,全力资助1.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力学业梦想。”市教育局副局长宋广清说。
市教育局还通过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规范作息时间,严格禁止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和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严格学籍管理,严格执行“阳光招生”和“阳光分班”等政策,确保教育公平。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严格收费审批权限,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员监督举报制度,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落实政策优化教育格局
“在审批环节上,我们制订了《一次性告知单》制度,将民办学校审批的材料一次性告知申办者。同时,我们进一步压缩审核时间,做到‘即时审核’,在申办者提供的材料齐全的条件下,我们承诺,学历教育学校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文化培训类学校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尤其是在审批要件上,对于资产来源证明这一项,我们不再要求申办者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市教育局执法监督科科长吕国业说。
此外,市教育局认真筹办寒暑假中小学生体育、艺术类免费公益培训班,充分发挥招生考试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导向作用,全面实施好初中音乐、美术学业水平考试,逐步提高体育、音乐、美术学科在初中毕业升学中的成绩权重。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格局,市教育局还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实用技术到村培训、“互联网+培训”和残疾人就业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农村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适应就业需求的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发挥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功能,全面加强社区教育,广泛开展面向职工继续教育、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6.5万人次。
坚持创新提升教育品质
实施《牡丹江市互联网+基础教育云平台三年行动计划》是牡丹江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市教育局下大力气,全面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录制了“名师精品课堂”,推进微课、慕课及创意课堂建设,搭建了覆盖全学科、全学段的教育教学资源免费提供给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使用的平台,全面促进了牡丹江教育信息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市教育局大力实施了家庭教育援助计划,在中小学中举办家长学校比例达到100%。同时,积极举办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大力帮助家长做好有效的衔接教育。此外,市教育局还面向家长开办了“公益大讲堂”,开展家庭教育方法宣传,通过开设“名师面对面”栏目,进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拓宽了全市学生及家长的视野。
切实抓好学校安全与稳定工作,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交通秩序疏导与管控,发挥市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市教育局通过全方位的举措,切实为全市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