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面对癌症预防大于治疗 《品质生活大讲堂-珍爱健康系列讲座》第三讲圆满举行
2016-08-23 20:02:0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程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关爱身体健康,尽享品质生活。上周日下午13:30分,《品质生活大讲堂——珍爱健康系列讲座》第三讲准时开讲。近百名幸运读者齐聚哈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的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一楼发布厅聆听讲座。主讲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全国委员及放射生物学组副组长、哈医大一院肿瘤科主任张大昕教授结合生动简洁的幻灯片,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围绕《癌症——早期发现与预防》这一主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讲解与交流。

张大昕教授在讲座现场。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张大昕教授本科毕业于哈医大临床医学系,获哈医大肿瘤学硕士学位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3年在美国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博士后研究。回国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课题研究。

  目前身兼中华免疫学会理事,肿瘤免疫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装备学会放疗设备与技术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肿瘤学会及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重任,在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免疫等方向拥有出色的学术水平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虽然我是治疗肿瘤的医生,但我这些年一直在呼吁:面对肿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广大百姓甚至是肿瘤医生都应该学习、了解更多的癌症预防知识。”讲座一开场,张大昕教授这番诚挚的话语就吸引了全场听众的目光。随后的讲座中,围绕癌症的内外部病因,吸烟等主要癌症危险因素与不同部位肿瘤的关联度,不同风险级别人群癌症预防措施等问题,张教授结合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与临床经验,为现场观众进行了详细直观的阐释。


讲座现场。

现场观众提问。

  在讲座后半部分的互动环节,现场听众纷纷就自己关心的肿瘤诊疗问题向张教授进行咨询。从听众的阐述中记者发现,到场的听众有不少自身就是癌症患者,或是身边有亲人罹患了癌症。市民罗女士在讲座结束后告诉记者,她几次想举手与张教授进行交流,却都没有勇气。她的婆婆刚刚被确诊为肺癌,所以她拖着浮肿的下肢从群力赶来听这次讲座。“要是我们能早点知道这些常识,或者早点知道有DNA甲基化这样先进的癌症早期筛查技术,也许我婆婆就不会拖到这么晚了。老人家病情不稳定,不知道下一期讲座我还能不能来,真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听这么好、这么有意义的讲座。”罗女士动情的说到。

  8月28日,珍爱健康系列公益讲座将继续在省报一楼发布厅恭候各位读者的光临,我们依然准备了精美的互动礼品和哈医大一院DNA甲基化全身癌症早期筛查检测费优惠福利,凡是现场预约该项检查的读者都可得到“男性减免300元、女性减免600元”的优惠。报名参加珍爱健康公益讲座及了解哈医大一院DNA甲基化全身癌症早期筛查检测详情可扫下方二维码。


珍爱健康群二维码


DNA甲基化检测详情二维码

  专访主讲人张大昕:普及癌症预防知识迫在眉睫

  “虽然我是治疗肿瘤的医生,但我这些年一直在呼吁:面对肿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广大百姓甚至是肿瘤医生都应该学习、了解更多的癌症预防知识。”讲座一开场,张大昕教授就说出了这样一番诚挚的话语。他告诉记者,面对近些年来身边突然增多的患癌病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防癌问题,他来参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这个系列讲座,就是因为普及癌症预防知识迫在眉睫,他想向让更多人了解正确的癌症预防和诊疗知识,远离防癌误区。

张大昕

  误区一:癌症都是遗传来的?

  癌症是一类以细胞无限增殖并转移到体内其他部位为特征的疾病。如果这种无限生长和转移不能得到控制,将最终导致人的死亡。很多人认为,癌症是遗传造成的。如果自己家族没有癌症病史,自己就不用担心。也有些人会因直系血亲中有人患癌而终日忧心忡忡,身体稍有不适就如惊弓之鸟。张大昕说,其实这些观念都不正确。实际上,只有5%的癌症是遗传性基因突变引起的。

  “真正会诱发癌症的包括人体内外部多种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遗传性的基因突变、代谢性突变、基因组不稳定、体内激素的不平衡、免疫系统失调等。而外部因素则包括吸烟、化学致癌物、放射线、微生物感染等。”张大昕告诉记者,美国癌症协会2009年统计数字显示,约1/3癌症死亡是吸烟造成的,还有约1/3的癌症死亡是由于饮食不良和缺乏运动导致的。

  误区二:癌症不可预防?

  癌症可以预防吗?张教授表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国早在80年代就制定了癌症三级预防总规划,其中一级预防就是癌症的病因预防,通过鉴定和消除癌症的病因,提高防癌能力。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基本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减轻痛苦与延长生命的。

  张大昕介绍,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调查,通过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普查早期发现,可以避免约50%的癌症死亡。但说到早期普查,很少有人知道,在癌症发生过程中,抑癌基因是最早产生变化的。“现在的早期筛查多针对于原癌基因,所以敏感度受到限制。只有像我们哈医大一院开展的DNA甲基化这样同时查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检测,才能真正在第一时间抓住癌症发生的‘小尾巴’。”

  误区三:补硒能防癌?

  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阻断、逆转、防止癌症发生,这种癌症的药物预防方式对癌症高发生危险人群来说很有效。但是这种外补的方式却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

  张大昕表示,目前“补充硒可以防癌,甚至可以预防癌症复发”的说法在社会上很流行,也有很多富硒产品贴上了“防癌”的标签。但根据美国权威医学期刊JAMA刊发的调查报告统计,本身并不缺硒的人补充硒,并不能降低常见癌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他本人也曾针对硒与肿瘤的关系用三组大白鼠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本不缺硒的大白鼠进行大剂量补硒,除了加重其心脏负担并没有额外的防癌功效。

  事实真相是,只有对低硒人群补充硒,才能够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当人们想补硒前,应先测一下自己的血硒水平,乱补毫无效果。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彭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