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4日讯 “没吃过营养餐的孩子,永远不知道那一盒牛奶、一个鸡蛋对每天只能啃土豆的孩子意味着什么,那是我们每天最大的期盼,也是一天之中最幸福的时刻……”9月3日,哈尔滨学府路凯德广场一楼,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用一段“营养加餐”的亲身经历,拉开了2016年肯德基“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爱心拍卖会”的帷幕。
拍卖会现场合影。
这些玩具、文具都是小朋友们在现场捐出来的。
这是一场无关心机与勇气的拍卖会,在这里,每一件拍品都来自冰城爱心人士的无偿捐赠,每一个竞拍成功的人都会收获大家赞许的掌声和投身公益的幸福感,所有来到这里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己所能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多筹一元钱,因为每个珍贵的“一元钱”都会成为一份营养加餐,让某个与我们素未谋面的孩子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地方可以有一盒牛奶、一个鸡蛋的期待,多一份长高、长大的希望!
每年一拍,拍出龙江大爱!
“十元!”“五十!”“一百!”“三百!”“一千”……略显紧张的竞拍、竞拍成功后的鼓掌、欢呼……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在了解到拍卖会的意义之后,许多人都默默地加入了竞拍的行列,竞拍的人越来越多,捐赠的物品越来越多,获得的善款越来越多……将一场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结束的拍卖活动,延伸到快三个小时,爱心的力量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将在场每个人的心都装得满满的。
现场最小的宝宝只有七个月大,妈妈从小带她做公益。
“我的网名叫bawy2008,从第一届捐一元爱心拍卖会的时候,我们几个爱心志愿者就一直跟着这个项目,这些年有人离开、有人加入,但是对贫困山区孩子的这份惦记从来没变!我相信我们一定会陪着这个项目一直走下去,看着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把这份不断长大的爱送到更多孩子手里……”一件竞拍所得的拍品,被小心翼翼地捧在这个东北汉子手里,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拍卖过程中,大屏幕上一个漂亮女孩的视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曾是一名网站小编,“捐一元”第一年开始便是她带着一众有爱心的网友组建起了哈尔滨第一支“爱心志愿者”队伍,如今虽然她已离开冰城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对于这座城市却依然还有一份叫做“捐一元”的挂念,即便远在他乡依然托快递小哥送来了一份拍品和对山区孩子真诚的祝愿。
曾经的网络小编朱晓溪,为追逐梦想已经不在这座城市,依然录制视频送上一份惦念。
像“bawy2008”一样,对于许多哈尔滨人来说,“捐一元爱心拍卖会”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枚硬币的门槛太低,低到不知不觉就已经在这条充满希望的公益之路上走了九年……“不管拍什么东西、花多少钱,最重要的是我会在这个公益平台上坚定的走下去!并且我知道我所付出的这一点点,哪怕只是一块钱,收获到的也一定会是一个甚至更多孩子的未来!”罗先生寥寥数语,说出了大多数投身捐一元的爱心志愿者的心声。
2008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共同发起“捐一元”项目,在过去的八年里,在云、贵、川等8个省份的多个贫困山区,近40万人次的小学生受益。每一年在黑龙江举办的爱心拍卖会,都会得到爱心人士的关注。拍卖会上曾来过高考状元捐学习笔记,还有哈尔滨的爱心的哥、舍己救人的英雄阿姨来奉献爱心……还有那么多没有留下名字的“平凡人”。他们的叫价竞拍,让爱心拍卖会变成每年一次的传统爱心接力,在这场接力没有终点,接棒的人越来越多,不善言辞的龙江人,用自己的情怀将这份爱写成了冰城的传统和黑土地的赤子情怀。
3岁到90岁,每件拍品背后都有个关于爱的故事
“张瑛奶奶今年90多岁了,作为今天最资深的爱心志愿者,张奶奶不仅亲自来到了拍卖会的现场,并且还带来了她的两张摄影作品进行拍卖……”钟爱摄影的张瑛奶奶,50多年来用镜头记录了哈尔滨的变化,在我省文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张奶奶听说拍卖会的目的是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筹集“营养加餐”的善款,便亲自洗印了自己的摄影作品,送到拍卖会的现场。“这座城市在我的镜头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孩子的笑容带给人的希望,听说山里的娃娃还在每天吃土豆,心里呀特别不好受。我虽然年纪大了,不能去山区为孩子们拍点照片,有点遗憾,就在这儿出一份力吧。”可爱的张奶奶说。
90多岁的张瑛奶奶捐出来的摄影作品,被一个小朋友拍走了。
3岁的天天小朋友,是拍卖会现场年纪最小的“爱心志愿者”了,他带着爸爸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一个全新的变形金刚玩具来到了拍卖会的现场,要求捐出来换成牛奶、鸡蛋帮助其他的小朋友。“孩子还小,他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捐一元项目是做什么的,但是当他知道是可以帮助肚子饿的小朋友的时候,同意把自己的玩具捐出来,我们很高兴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天天的妈妈和现场许多父母一样,在“捐一元”的公益平台上,播种着爱的希望。
“这件拍品是一件艺术品,叫做焗瓷,由中国民间艺人张清云捐赠……”主持人和焗瓷作者介绍之后,这件锔瓷艺术品的激烈竞争开始了。焗瓷艺术相传始于宋代,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这种工艺把破碎的瓷器恢复原样,瓷器既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艺术品本身是不能用价格衡量的,但是如果变成贫困山区孩子的营养餐,便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张清云说,他也希望献爱心这件事儿,像他的传统手艺,能在社会中一直传承下去。
两个小朋友没参加竞拍,就想给山区小朋友捐一元钱。
开学第一课——帮助别人,幸福自己!
花园小学小学生团成为在现场竞拍最激烈的团队。
“亲爱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请妈妈代我为你们献上一份爱心,这不是施舍,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那么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学会关心别人,一个不懂关心别人,没有恻隐之心的人谈何学习好呢?……希望长大之后当你有能力了,也能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这大千世界充满爱,让爱弥漫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份情源远流长地伴随每一个人……”九月三号,孩子们新学期刚刚开学,哈六中高一十一班的栾博舒同学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开启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高中生活。活动现场,博舒的妈妈动情地读着孩子亲手写给贫困山区小朋友的信并向爱心捐款箱内投入了一万元的善款,这也是近几年来“捐一元”项目中黑龙江单笔最大的一笔善款。
栾博舒同学的妈妈捐出一万元的善款。
“想让那些山里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如此简单纯净的善良,如此义无反顾地付出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栾博舒同学的妈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谈起捐助项目的选择,她谈到了对“捐一元”项目的信任,同样简单的两个字却承载着沉甸甸的重量,相信在龙江大爱的滋养下“捐一元”必定不负信任,将这份远道而来的爱送到更多的孩子手中。
郭继阳、黄湘茹、孙浩然三位小朋友是哈尔滨花园小学的同学,在拍卖现场异常活跃,他们稚嫩的脸上那份认真的神情好像第一天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样子。黄湘茹小朋友的妈妈说“今天我是帮孩子推了钢琴课来的,因为我觉得与学习一技之长相比,在开学的时候,为孩子的心灵上一节课显然更有意义,我们几个家长开玩笑的说,这是我们给孩子安排的开学第一课——帮助别人,幸福自己!”
栾女士上初中的儿子已经是捐一元的老志愿者了,“从懵懵懂懂需要家长向他们解释一元钱对山区孩子的意义,到他每一年早早地就去准备‘捐一元’的捐赠品,主动去向同学宣传‘捐一元’的意义,带着同学一起来参加活动。这个过程中,我儿子的心灵又何尝不是享受着‘营养加餐’的滋养,茁壮的成长了呢。”其实即便对成年人来说,关爱、帮助有需要的人也是一堂重要的人生大课。不仅需要善良的心,还需要长久的坚持、足够的韧性。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捐一元”为大家搭建起了一个爱与希望的“小课堂”,在之前的八年里,在这门没有终点的课程中收获着爱与希望。
爱心拍卖会募集善款近两万元
当天的义卖会共筹集善款19857元,这每一元钱都寄托着冰城爱心人士对山区孩子的一份惦念。爱心义卖会结束之后,主办方在现场媒体和志愿者的见证下将所有善款全部捐入凯德广场肯德基餐厅。这笔钱将与餐厅顾客捐的钱一起,统一汇至中国扶贫基金会,最终变成山区孩子的营养加餐,发放到孩子们的手中。
肯德基餐厅员工现场清点钱数。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16年初完成的《“捐一元”项目营养改善评估调查报告》,评估结果显示:食用营养加餐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营养不良学生的营养状况,降低贫困农村地区营养不良率的发生。相关受助学校老师也反馈:“有了营养餐和爱心厨房的帮助,孩子们的个头长了,生病缺勤率大大降低了,上课也比以往更加集中注意力。”
“捐一元”作为目前全中国覆盖范围最广的公众性募捐项目之一,其背后是近1亿人次公众的鼓励和支持,在黑龙江这片热情的土地上,消费者也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和参与。未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与百胜集团继续合作,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发挥百胜集团优势,依托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项目管理体系,为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的小学生们提供营养补充,提升健康意识,有效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
一枚一元钱硬币的高度是两毫米,当数以亿计的两毫米不断累加,堆出的是贫困山区孩子的茁壮成长,乃至整个民族的兴盛和希望,让我们并肩前行,保持这份热情与赤诚,用这份两毫米的爱,堆出一个大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