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划破苍穹,灰蒙蒙的晨曦下,你可以看到一位29岁的民警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地走在通往监区的路上,这一条路他已经走了5年。5年,看起来并不算长,而在他脸上却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这位80后的监狱人民警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耕种在监狱事业这片挚爱的土地上,以真诚质朴的人格魅力演绎着当代监狱警察的奉献精神。他,就是共产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监狱十监区一分监区分监区长孟苏。

他,是一粒有韧劲的“石头”
孟苏同志2011参加工作,在工作中他有股子认真劲儿和钻研劲儿,刚进入工作岗位中,他努力转变角色,总是保持谦虚的态度,遇到不懂得问题向领导学习,向老民警学习,很快的适应并胜任了监管改造工作。在监管中,他不断的创新和专研,特别是在“7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服刑人员励志教育、“蛛网式”隐患排查(利用狱侦手段,搜集关于服刑人员全部有效的信息线索并整合。对潜在隐患进行排查并设定相应的对策和预案,最终目标是将监区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5年的学习与积累中,他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监狱优秀的分监区长,并成为全狱最年轻的支部委员。就是凭着他这股子坚韧劲,所在的分监区持续保持安全稳定态势。参加工作以来曾获得监狱优秀共产党员、省直监狱系统青年岗位能手,连续三年优秀公务员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当谈到这些荣誉时,他谦虚地说:“做任何事,都要尽力。成绩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取得的。”

他,是一粒有担当的“石头”
“分监区是监狱的基石,基石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分监区民警要有奉献和担当精神,要做集体的融合剂和粘合剂。”这是孟苏同志对分监区民警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2011至2014年在他担任监区干事期间,对监区288名服刑人员的百分考核及卷宗逐一审查,保证了监区刑罚执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2014年,他担任分监区长后,坚持遵循“抓两头,带中间”原则,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类教育;利用技术手段,搜集服刑人员改造表现等有效信息,形成了完整的电子台账,对潜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预案设定,确保了分监区的监管安全。2015年担任监区党支部委员后,他注重民警理论学习,组织了“人才管理的宽与严”、“7S管理的现实应用”等讲座,在提升民警素质和修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他,是一粒有温度的“石头”
孟苏同志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的教育改造理念,提出“以人为本,以情促管”的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在他的提议下,监区组织表现突出的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定期开展励志名家名言读书会,以此激发服刑人员完善自我、积极改造的内在动力。针对监区个别服刑人员思想不稳定的情况,孟苏同志经常找他们谈心谈话,服刑人员杨某,妻子服药自杀,幼子无人照顾,思想压力较大。通过谈话得知后,孟苏同志主动联系杨犯在贵州的家属,安抚其情绪;服刑人员王某,罪重刑长,情绪不稳定,孟苏同志通过谈话方式并找一些改造较好的服刑人员带动王某,同时请示监区联系教改科外请心理专家对其辅导。在春节、母亲节等重要节日来临时,孟苏同志经常组织服刑人员给家人打电话,汇报思想和改造情况,以鼓励他们安心改造,早日回归家庭。

正如孟苏同志自己说的那样:他仅仅是千万监狱人民警察的一个缩影,普通而又平凡,但这份平凡中饱含着监狱人民警察坚定的理想、不变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
个人简介:
孟苏,男,198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1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哈尔滨监狱十监区分监区长。2012—201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记三等功一次;2015、2016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荣获省监狱管理局授予个人嘉奖一次;2016年荣获省直监狱系统青年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