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11日讯 每一次采访七〇三所记者都会有新的收获,当把一个个碎片化的记忆在脑海中归集整理时,该所不断创新求变,敢做敢为的风骨成为不断冲击大脑的最强音。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地处东北的七〇三所却是全国最早接轨市场的科研院所。而且,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目前该所已经形成军民品均衡发展,两翼齐飞的格局。
当然,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七〇三所的“军民融合路”也颇为崎岖。有人认为闯市场做民品不是科研院所的长项,只有背靠军品大船才能顺风顺水,前途无忧。由此,2009年,一场“只做军品,还是在保持军品地位的同时通过军转民形成民品支柱产业”的“头脑风暴”在七〇三所内迅速刮起,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成为该所的选择。
也许是因为有军工背景,七〇三所每一个人为国家做贡献的责任感都很强烈。做军品,保家卫国他们义不容辞;做民品,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
正所谓敢担当才有作为。如今,七〇三所燃气轮机产业取得重大进展,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的成功研制已获得天然气管道输送市场的小批量订货,中小型燃气轮机发电市场开发已成规模,打破了欧美在此领域的技术封锁,燃气轮机核心部件高温叶片工艺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合同额累计近40亿元,其中青海格尔木国内首个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工程合同金额达30.5亿元,创该所单项合同之最;动力传动产业合同额累计超过7亿元……“十二五”期间,七〇三所营业收入保持了20%的年均增长率,利润总额实现了18%年均增长率,新签合同额保持了57%年均增长率。而最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增长态势仍在持续,七〇三所“军民融合”之路己经通向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