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北大荒精神发源地感召创业奉献人
2016-09-12 08:32:1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云阁 迟博文 孙伟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9月12日讯 密山,这里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上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十万转业官兵在这里点燃了垦荒戍边的第一把火。数十万青年从内地开拔来到这里,用青春征服了这片黑土地,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也写就了永不磨灭的“北大荒精神”。如今,“北大荒精神”不仅仅激励着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更感染着密山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位创业奉献者。

  组建合作社向土地要效益

  密山市柳毛乡永胜村紧邻着857农场2连,村民黄旭才从小在这里长大,看到农垦连队大面积的土地,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羡慕不已。他感叹,合作社才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他和村民富利国、岳刚等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把心拧在一起、土地整合到一起、农机组合到一起。按照农垦大规模作业的模式,组建了永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改过去小家小户生产经营的方式。短短四年来,合作社经营土地15216亩,吸引270多户农民入社。全社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农业机械,进口的大型收割机等大型机器50余台,固定资产达到了1000多万元,能够承载30000亩的土地种植及收获。

  黄旭才说,“我守着北大仓,北大荒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也一定要带着社员继续打开新思路,开拓新市场。”

  如今,密山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396个,其中5000亩以上合作社28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32个,示范面积18万亩,辐射面积100万亩。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6.8%,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90万亩,绿色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在北大荒精神的感召下,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格局。

  红色文化拓展红色旅游

  哈尔滨嘉华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庭江对密山不陌生,他父母就是来到这里开垦建设的知青。

  姚庭江对这片土地更是深深爱恋着,他熟悉新开流文化、北大荒文化、革命老区文化。2014年6月,他重返故里探亲,他母亲叮嘱他,有机会一定要为第二故乡做点实事。姚庭江萌生了兴建东北密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的想法。他向公司董事长王有良进行了汇报,他们的想法一拍即合,投资8230万元,兴建了东北密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随着东北密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项目的开工建设,密山市已经形成了以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馆、东北老航校纪念馆、北大荒书法长廊为依托,重点打造北大荒精神拜谒游、红色历史文化游、北大荒知青返乡游、北大荒书法长廊书法鉴赏游等旅游产品,实现了以文化助推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用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促进密山大旅游体系的形成。

  以工带农带动村民致富

  距离密山市连珠山镇两公里的新发村,一座高耸的厂房内,十几台机器在轮转,这就是密山市第一家村办企业——鑫源制管厂。提起鑫源制管厂,村民都说是阚成书记带领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2003年,阚成全票当选新发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新发村没有几家像样的房屋,村集体外债五万余元,是全乡最穷的一个村。阚成看到电视上南方村屯都在自己办企业,萌生了集资办厂的想法。为了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质量过硬的生产技术,阚成奔走在江苏南通、苏州、昆山的多家企业。办手续、筹集资金,终于将村办企业建了起来。如今,钢管厂订单纷至,生产的钢铁制品在周边农村、农场供不应求。新发村村民富裕了,人均收入从5000元增加到15000元;村集体也壮大了,由负债5万元到集体积累达700万元,新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谈起变迁,阚成说:“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不仅仅是北大荒精神,也是我们钢管厂的企业精神,有了这笔精神财富做动力,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责任编辑:王辉

【专题】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

【专题】黑土地 开往金秋的列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