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启舫
黑龙江日报9月12日讯 “思念凝成地上霜,月亮就在我心上,落入荷塘,挂在小窗,秋蝉远,儿时村庄。”这优美又有古诗词意境的歌词,人们很快就能在今年央视中秋晚会的开场曲《明月升》中欣赏到。近日,记者幸运地先于观众听到了这首为今年“秋晚”新创作的歌曲,更特别的是,记者听到的是词作者杨启舫先生亲自吟诵的版本。
杨启舫,从我省牡丹江走出去的著名词作家,记者采访他可谓是近水楼台。作为连续六届央视“秋晚”的策划、总撰稿人,他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浓浓的东北乡情。他说:“我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家乡的明月上‘秋晚’!”
记者听说杨启舫被圈内称为中国“四大撰”,即国家级大型晚会和相关活动四大策划撰稿名人之一。看过他的个人资料就知,这“四大撰”称号果然名不虚传——他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的理事及发展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铁路文工团创作员、诗人和剧作家。他曾参与主创、策划中央电视台元旦文艺晚会、中秋文艺晚会、“心连心”文艺晚会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世界奥帆赛开幕式文艺晚会、世界大冬会闭幕式文艺晚会等。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央视中秋文艺晚会,到今年杨启舫已经连续六年出任策划和总撰稿,为国人以及海外华人奉献着年年情相似、今朝又不同的“中秋满月”。近几年央视热播《远方的家》系列节目的主题歌词有很多都是他的杰作,其中由韩磊演唱的主题歌《长城内外》和《北纬三十度中国行》、《百山百川行》等系列歌词都堪称经典。他的歌词中有风轻花秀的委婉,也有山高水长的壮丽。
接到来自家乡的采访电话,杨启舫很热情地给予回应。他给记者讲了许多“秋晚”幕后的故事。

2016央视“秋晚”彩排现场
杨启舫从2011年开始进入到央视“秋晚”创作团队。2012那一年的“秋晚”选在福建福州举办,他为晚会创作了主题歌曲《海上明月》(李杰作曲)“……花争艳,人争秀,良宵看不够,一城绿荫又逢秋,月上榕树头。”这首歌曲本是为专门切合具有榕城美誉的福州而作,然而,因为这首歌透露出浓浓的游子情和唯美中国风,使之在之后连续几年的“秋晚”中都被当作了压轴曲目,只是每年会邀请不同的歌手用不同风格来加以演绎。去年“秋晚”,这首主题歌曲是由歌唱家李谷一和青年歌手平安共同演唱的,而今年,杨启舫透露,这首歌将由情歌王子林志炫和时尚先锋女歌手尚雯婕倾情出演。
1964年出生于牡丹江的杨启舫,在家乡生活工作了30年,做过文联的干事,做过电台的记者,1995年离开牡丹江到厦门工作,2003年转入北京发展。令他不能忘记的是,1988年他在牡丹江时,当年的牡丹江电视台要办“春晚”,临时组建了一个创作班子,那一年,杨启舫为晚会创作了一首朗诵诗和一首歌词,从此与电视晚会结缘。
杨启舫坦言,他现在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每年“春晚”一过的春三月,就开始进入“秋晚”的前期准备工作,定主题,选地点,看场地,邀演员,这些工作他都要参与,而撰写晚会的文案,根据晚会主题节奏撰写串联词,是这个规模浩大的工程中最后完成的收尾部分。
“近几年,很多城市都积极申办‘秋晚’,今年就有8个城市进入备选行列。咱们省的大庆是导演组非常看好的一座‘秋晚’举办城!”杨启舫笑着承认他有家乡情结,遗憾这么多年,“秋晚”一直没有在东北三省举办过。今年4月,杨启舫跟导演组一起来到黑龙江的大庆市考察,大伙都爱上了大庆的美丽、时尚和大气。但是每年秋晚的举办地毕竟只能是一个,最终的结果是更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西安胜出。
记者采访杨启舫的当晚,他就要从北京飞去西安,开始进入2016央视中秋晚会的最后冲刺阶段。他说,今年“秋晚”以歌会形式为主题,延续往届唯美、温馨、大气、浪漫风格的同时,融入时代热点,增加晚会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十三朝古都西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个有着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的地方,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黄河文明、红色文化的摇篮。同时,陕西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实现会师的胜利地,这里有着众多灿烂悠久的文化遗产。今年刚好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又是建党95周年,还有刚刚结束的、给全国人民带来振奋的奥运会,这些热点事件在今年的中秋晚会上都会有所呈现。他高兴地向记者透露,今年秋晚还请到一位重量级的嘉宾——那就是刚刚率领女排姑娘们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冠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而且郎平还为秋晚的观众准备了一份特别的中秋礼物。
采访结束,杨启舫先生为今年“秋晚”新创作的开场歌曲《明月升》在记者的脑海中久久回旋:“回家千里路不长,古道丝绸马蹄香。大雁南飞,故园北望,明月升,天地照亮。”也许,这吐露的正是他,一位远离家乡游子寄托给明月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