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3日讯(记者 孙英鑫)“强制”休假第一天,李名家就在单位加了一整天班,对于他们这些技术研发人员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可能是工作日,即使是放假也不例外。“这次休假也不敢远走,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来任务,只能领着爱人和孩子在哈尔滨周边逛一下了”在与李名家的交谈中,记者听不出一丝的无奈,有的只是为了工作甘愿奉献的态度。

李名家(中)在和同事研究产品参数。东北网记者 孙英鑫 摄
今年40岁的李名家,来自湖北省的一个小镇,大学毕业后就进入703研究所进行科研工作,如今身为博士的他,是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燃烧技术中心主任,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他的研发团队,将燃气轮机中的“心脏“部件燃烧室部分通过设计研发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用于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燃气轮机驱动用压缩机组中,李名家团队进过三年艰苦研发的低排放燃烧室已经到达国内领先标准和国际水平。目前,研发双燃料的燃烧室已经成为李名家的首要任务,研发成功后可极大提高机器的性价比功能。
对于技术研发人员来说,研发创新某项技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要想收获可喜的成果,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百倍努力。李名家说,去年公司对员工休假采取自愿方式,那时他正在带领团队研发攻坚革新一项新技术,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都是常事,有时太晚了就睡在单位,根本没有心思休假,每天满脑袋想的都是各种数据参数。
常年没日没夜的工作,让李名家无暇照顾家中的妻儿。女儿今年已经5岁了,李名家陪伴在她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经常是深夜下班到家时,女儿已经入睡,等到他早晨出门上班时,孩子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为此,妻子也曾和他争吵过,但李名家觉得自己从事的研发事业关乎国计民生,一套技术领先的燃气轮机,不但可用于更广阔的领域,还彻底结束了我国只能靠引进国外燃气轮机设备的历史。
从2009年开始,我国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已经开始逐步替换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燃气轮机驱动用压缩机组,目前已有5台燃驱压缩机应用于西气东输工程中。今年年底,由李名家参与研发的我国首台CGT-25DA工业改进燃气轮机将开始试验,该项科研技术将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