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大荒地里长出了农民的“摇钱树”
2016-10-20 17:13:51 来源:东北网  作者:林威威 冯春涛 付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0日讯(林威威 冯春涛 记者 付巍) 十月秋收,农民繁忙的身影里,透着丰收的喜悦。近日,记者来到林口县柳树镇丰谷屯,刚一进村,就被漫山遍野的金红迷醉。走进这片耀眼的金红色,一簇簇紧挨着的沙棘果缀满枝头,露出憨态可掬的样子,煞是惹人喜爱。沙棘林深处,农民杜中元看着自家盛果期的沙棘喜不自禁。

  “每亩净产果1至1.5吨,每吨5000元的收购价格,去年,仅这2垧荒地,净收入就高达15万元,接下来的5年多的盛果期,收入只多不少。”杜中元说,现今满是沙棘果的丰谷屯后山,5年前还是一片荒地,水土流失严重,山洪威胁着下坡的村庄。在县里调整产业结构政策的扶持下,生态、经济作物沙棘被引进柳树镇。杜中元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承包了丰谷屯后山等地的上千亩荒地,开始了沙棘种植。5年的精心培育,5年的耐心等待,荒山上的沙棘迎来了盛果期,这片大荒地也终于蜕变成了农民的“生态林”、“摇钱树”。

  在柳树镇丰谷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开枝散叶,吸引了优秀企业的注资与开发。杜中元说,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提出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于是,村民们开始在沙棘上做文章,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开发,成功研制出沙棘保健茶、沙棘果汁饮料系列产品,产品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驰名全国。

  2016年,柳树镇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新增沙棘种植面积1100亩,200余户农民加入到了沙棘种植的行列,荒坡、沙地、沟壑……上万亩的沙棘如雨后春笋,铺进柳树镇各村落,在林口县多地开花。小小沙棘果,鼓了农民腰包的同时,强大的生态作用,也让农民不再受水土流失威胁。

  告别满山沙棘果的丰谷屯,记者一路向北,行驶在平坦的高速路上,两旁金黄色的农田里,大型机械、人工作业交替忙碌着。农民滴滴汗水变成粒粒收获,满眼的喜悦,道不尽的幸福。转眼间,记者来到100多公里外的奎山乡太平村,村头一间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厂,不断传出阵阵机器的轰鸣声,强劲声响奏出企业的活力。

  “种、管、收一体化,我们坐家等收钱。”接过卖马铃薯收获的厚厚一沓现金,农民赵景全边点着钱,边眉开眼笑地说。在太平村、马安山村、永安村等6个项目村,农民种植的马铃薯都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调配收购,一体化管理让马铃薯增产的同时,农民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据林口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成的大型淀粉厂,机械一体化的流水作业线,年3.6万吨的加工量,不仅拉动建设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1.2万亩,同时延长了奎山粉条这一驰名全国的产品加工期。

  在青山镇,几乎每家院里都能见到晾晒着白瓜子的架子。据介绍,种植白瓜子,不但经济效益高,还省时省工。优良的品种,无需农民再做太多农田管理,收割也全部由机械实现。近几年,白瓜子已经成为青山镇农民增收、拉动经济发展的主打产业之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林口县大力打造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万寿菊、北药、红树莓……全县经济作物新增面积11.6万亩,同比增长30.8%,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该县调优调精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开发农业新业态,农业结构合理调整,让大荒地长出了农民的“摇钱树”。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持续深入学讲话 振兴发展看龙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