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全产业链条 走精深加工之路
走访企业看食品产业发展新趋势
黑龙江日报10月23日讯 我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各类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但长期以来农产品叫好价不高,量大不挣钱,很多产品都是“原字号”输出,这些一直是农业发展升级面临的难题。在农产品食品加工领域,通过全产业链建设,把一个项目扩展成完整的产业链,做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我省地方食品产业腾飞的关键。近日,记者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省直媒体“金秋走龙江”采访团走进齐齐哈尔克山县、黑河北安市等地,亲身感受全产业链建设为当地带来了哪些变化。

北安市一家食品公司生产车间内忙碌的场景。
在有着中国马铃薯之乡美誉的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今年合作社提前调整,大幅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之所以敢于向马铃薯“进军”,是得益于全产业链建设中马铃薯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黑龙江华彩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利彬介绍说,华彩薯业所用的原料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的彩色马铃薯。该公司研发的花青素保留技术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彩色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厂址设在克山就是看好了这里的生产能力,与合作社订单生产,然后在克山就地加工生产,不久后消费者就能购买到该公司生产的彩色马铃薯片。
如果说薯业全产业链落户克山是看重克山的传统优势,一大批全产业链项目落户北安则是看重其位于齐齐哈尔、绥化、伊春、黑河四地的中心地带,而且位于我国内地通往俄罗斯及东欧国家旅贸大通道上的区位优势。在北安象屿金谷科技生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的是工程建设大奋战的场面。技术总监李洪波介绍说,仓储物流项目已于去年完成,即将投产的总投资16亿元的玉米深加工项目,将填补黑河地区玉米产业链深加工的空白。接下来还有总投资5亿元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项目,生产改性大豆浓缩蛋白、大豆脱脂蛋白、大豆油以及豆粕、大豆糖蜜、大豆磷脂、胚芽粉、胚芽油等一系列产品。北安宏维农业是北安全产业链项目另一家“巨无霸”,总经理郝立文介绍,其所辖项目与当地100多个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
其中大豆分离蛋白及系列产品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组织蛋白、一级大豆油、大豆饮料及调味品等,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3.3亿元。
在一掷千金的大项目之外,依托本地资源稳步发展并向全产业链进军的本地企业,同样吸引着投资者与合作者的目光。北安华升食品有限公司,前身是一个年产量不足1000吨的速冻食品加工企业,因其绿色食品的优良品质产品远销我国台湾省及日本等地。优异的市场表现,吸引到2.3亿元的总投资,其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全部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形成“基地+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的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带动了北安现代农业的发展。从事肉制品生产的黑龙江省佳汇食品有限公司,也追加投资建设集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畜牧业全产业链项目。负责人陈长雷介绍,项目全部完成后,该企业将拥有年出栏1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和豆制品深加工车间、化验检测中心及2条屠宰加工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年产各种肉类灌制和熏酱食品8000吨、豆制品3000吨,可实现产值3亿元、利税5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