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坚守舆论阵地贴近百姓生活——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团队
2016-11-08 10:32: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8日讯 作为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最早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发展中探索,在创新中前进,努力成为全省最重要的舆论阵地,百姓最贴心的精神家园。

  2016年11月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团队再次捧回一座沉甸甸的奖杯,这是《新闻联播》在节目编排上第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近十年来,《新闻联播》成员获得了包括全国“金话筒”、中国新闻奖在内的二十多项国家级奖项。

  高举旗帜扬正气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48字方针,联播人个个烂熟在胸。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一直是《新闻联播》的宗旨使命。

  2016,春起龙江。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龙江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联播人又该如何打好这一空前重大的主题宣传战役报道?

  《新闻联播》团队成员无数次挑灯夜战、策划研讨。紧扣主题,创新推出了“(1+X)×N”的编排模式,点、线、面多层次报道,形成排浪式宣传效果。到目前已经播发消息、特写、述评、访谈等400余篇,新媒体推送近千条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为此发表专题点评。省委书记王宪魁也为之点赞:“龙江《新闻联播》报道采访有计划,有深度。让群众关心,让群众振奋,真实感人,凝心聚力,正能量足。”

  为民情怀接地气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也是《新闻联播》报道的生命力之源。《新闻联播》的记者,日复一日用双脚丈量着黑龙江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010年大兴安岭发生火灾,记者刘巍连夜赶往现场,由于长时间在火线采访,嗓子被严重呛伤;2013年夏天,黑龙江遭遇特大洪水。联播半数以上的记者都投入到抗洪报道中,他们深入受灾村屯,与群众交真心、唠实情,生动展现了全省众志成城抗击洪水的主旋律;2015年春节,黑龙江省连降大雪,大批南方游客被困亚布力。记者张晓光、李明多彻夜未眠,用镜头和话筒记录下各部门协同作战,为游客打通回家的路;记者何晓艺为了记录、体验清掏女工的工作过程,跟着她们钻进了下水道井。没膝的污水上面漂着粪便……

  创新发展有锐气

  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新媒竞争与受众分流等压力,《新闻联播》运用创新思维,锐意进取,把老品牌做出了新气象。

  《新闻联播》积极融入新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号拓展传播新渠道。今年九月,省委省政府召开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前方记者、后方新媒制作密切配合,两天时间集中推出了微推、微卡产品共28篇,开辟了《新闻联播》战役性报道中时政报道与新媒体实时融合的传播新模式。如果要用五个词来形容《新闻联播》的风格,那就是引领——使他们更权威;思辨——使他们更深刻;陪伴——使他们更温暖;服务——使他们更亲民;创新——使他们更专业。正是这份对主流舆论阵地的坚守和对基层民生的关怀,让这个团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第十七届记者节——讲述记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