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11月8日讯 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有一支仅有三十余人的纪录片团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创作了一部部精品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姚冬梅,是这支队伍里为数不多的女成员之一,更是队伍里的核心力量。
拍纪录片是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每一次纪录,不仅是体力与耐力的极限挑战,还是脚步与心灵的艰难远行。前期反复的策划研讨,后期文稿的修改磨合,长达数月的出差采访,通宵达旦的整理编辑。这段路,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有时甚至要咬紧牙关挺下去。凛冽的寒冬,姚冬梅和她的同事们曾携带着几十公斤的设备,徒步穿越冰天雪地,在寒风中苦苦等待,只为拍到最佳的光线;炎热的酷夏,他们曾怀揣着唯一的线索,在南方顶着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跑遍街巷逐户问询,只为找到当年的一名亲历者。凌晨三点,他们在静寂的天安门广场支起摇臂,准备拍摄升旗仪式;初春时分,他们在中苏边境的深山幽谷中探查日军的要塞,顾不得这个季节正蜱虫肆虐。
2016年7月4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常设展览馆建成仪式在莫斯科举行。开馆当天,首部全面反映中共六大题材的大型纪录片《中共六大纪事》,在黑龙江卫视重磅推出。这部至少需要几十人,用一年来完成的重大题材作品,姚冬梅和她的同事们,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这背后,是难以想象的付出。中宣部阅评组对这部为建党九十五周年献上的诚意之作,给予高度赞扬。
短短五年间,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她和同事们一起制作了国内第一部全面梳理细菌战历史的八集高清纪录片《日本细菌战》、以独特视角纪录建党九十周年的六集《学习》、展现文化强国之路的《文化伟力》等等一系列登陆央视的作品。而真正让她和同事们感到自豪的,不是二十余次问鼎国内所有行业的最高奖项,数次斩获国际纪录片大会大奖,而是这支小小的团队,凭借坚韧和执着,一次次成功肩负起国家级媒体的重大使命,用镜头承载着岁月的温度,留下了历史的记忆和时代的变迁,而这一切,都将关乎未来!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用这样的话语来阐述纪录片对保存群体记忆、塑造国家形象、刻画时代精神的功用。姚冬梅说,作为一个普通的电视工作者,能够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历史的脉搏,聆听这个时代的足音,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因为热爱,姚冬梅选择了纪录片;因为热爱,她与同事们甘于寂寞地走在一起,百折不挠地始终坚守在一线;因为热爱,她锲而不舍地细细打磨,用汗水和心血守护着一种精美文化的品格;因为热爱,她跋山涉水,辗转奔波,用漫长的时间捕捉瞬间,用漫长的路程丈量征程,因为她深知,这个漫长,意味深长。
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给予的馈赠,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章。虽步履艰辛,却内心踏实。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坚持职业梦想,守望媒体信仰,肩负责任与使命,心怀敬畏与真诚,姚冬梅,将继续做好时代风云的记录者,不忘初心,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