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秸秆综合利用“补短板” 肇东打开农民增收新窗口
2016-11-11 14:35:40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作者:霍永祥 车彦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1日讯“我们这里有着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玉米、水稻等秸秆原材料供应充足,在省政府及绥化市的支持下,希望地企双方积极沟通,让项目早日开工建设。”10月24日,市委常委、肇东市委书记李元学与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杨吉慧就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选址进行对接洽谈。据了解,该公司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目前累计向国家申报专利195项,开发了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本色浆、本色文化纸、本色生活用纸、本色食品包装盒和绿色有机肥料等五大环保、绿色新型产品。

  近年来,肇东市以秸秆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能源化为切入点,积极寻求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和新方式,不断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落地,控制秸秆焚烧。通过大力扶持相关企业立足秸秆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措施,推广新工艺、新技术,走出了一条符合地域实际发展的路子。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相关大产业、大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扶持短平快相关民营企业发展,不断扩大秸秆消化能力,将秸秆资源变废为宝,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有效开展。据了解,肇东市今年秸秆转化利用达160万吨左右,占全部秸秆产量的63%。通过秸秆饲料化,45万头(只)奶肉牛、肉羊年饲喂农户转化秸秆青黄贮68万吨;通过秸秆肥料化,采取制造生物有机肥、堆沤造肥等方式秸秆还田,可利用秸秆20万吨;通过秸秆原料化,涝洲、西八里等沿江乡镇稻草制作草板、草苫子、草帘子及草编制品转化3万吨;通过秸秆基料化,以肇东镇食用菌为代表和冰榕科技用于制作食用菌培养基料,可转化3万吨;通过秸秆能源化,目前已实现投达产的圣通秸秆炭化有限公司年生产炭粉、炭棒,可转化利用秸秆20万吨。

  “这下可好了,合作社的玉米秸秆有出路了,通过打捆机收集,将‘变废为宝’转化成肥料,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条可持续的秸秆综合利用出路,有效化解了禁烧的难题。”肇东市海城乡双利谷物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吴达勇介绍。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合作社秋收秋整地现场多了一种新机具--秸秆打捆机,与联合收割机配套作业,成为秋收秋整地“联姻”的亮点。一台拖拉机后方牵引着秸秆打捆机沿着玉米收割机过后留下的成行秸秆在耕地里匀速前行,地下的玉米秸秆被卷进、压实后,几分钟便从机身后方的舱门“吐”出一个个重达200多斤的秸秆圆筒,没多长时间,地里就摆满了成捆的秸秆,煞是壮观。

  “瞧瞧,秸秆直接就能打成捆,节能又环保。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不会污染环境。我们合作社与伊利长青牧场联合,将牛粪与秸秆掺混堆积发酵,制成有机肥再还田,年生产有机肥约4.5万吨。”

  吴达勇难掩笑容。近年来,该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秸秆禁烧号召,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上做文章,购买打捆机,将2.3万亩收割后的玉米秸秆进行打捆,与牛粪一起进行发酵制成有机肥。初步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解决了田头秸秆“送不掉”和需求秸秆“吃不饱”的问题。

  如何在“堵”与“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秸秆转化利用?肇东市依托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采取有效措施,多途径解决秸秆利用问题。以380万亩农田为基地,以中粮生化、星湖科技、成福集团等粮食加工企业和以大庄园肉业公司、圣通秸杆炭化公司、亿兴宏丰农业公司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为核心,规划建设农作物全产业链,真正实现粮食从子粒到秸秆“吃干榨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投资1.2亿元,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六项的肇东市圣通秸秆综合转化项目,建设13条生产线,利用玉米秸秆木质部年生产炭粉10万吨,炭棒3万吨,利用玉米秸秆外包皮、海棉体加工膨化饲料20万吨,年转化利用秸秆20万吨。而利用玉米秸秆制作零甲醛秸秆板材的黑龙江省英朗板材公司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秸秆收储工作,年可利用秸秆20万吨。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5.8亿元,利用玉米秸秆,经过科学生产转化为燃料乙醇,具有燃料可再生、节能减排等优势,2017年建成投产年利用秸秆30万吨。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