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日讯 人体的五脏六腑,各有分工,哪个罢工了都不行。56岁的樊永珍,却有一个随时都可能罢工的肺,挽救她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换个肺。
跨省肺移植填补我省捐献空白
樊玉珍的肺纤维化病史长达十年,这种不可逆转的疾病,死亡率甚至超过了多数癌症,肺纤维化的患者想要活下来,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肺移植。比起肝移植、肾移植等,肺移植的手术难度更大、成功率更低。不过,移植团队就算掌握了尖端技术,但是如果没有供体,就很难挽救患者。
大庆龙南医院副院长李永刚说,当时樊玉珍离不开氧气,上厕所都很困难,而且都在床上,不能下地。
青岛找到配型匹配供体
11月11日,远在山东的青岛大学附属一院传来消息,一名40岁的脑死亡男子捐出了肺脏,恰好跟樊玉珍匹配上了!耽搁的时间越长,供体的活性越差,大庆龙南医院的移植团队立刻奔赴青岛。
大庆龙南医院胸外科十一病区主任冀成山说,把肺源取下来,从青岛回来,一路上,我们都在争分夺秒。
肺源抵达大庆,樊玉珍迎来重生,她成为了我省异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而这台持续了八小时的手术,也填补了黑龙江跨省肺移植的空白。
术后恢复仍然漫长
樊玉珍肺移植手术成功,对她而言,这是身体的重生。对她的丈夫而言,这是家庭的重生。术后恢复这十天,说起来时间不算长,但是如果每一天都交织着重生的喜悦和死亡的威胁,换谁都会觉得煎熬。
樊玉珍在重症监护室里恢复的那十天里,丈夫李宝生一直隔着窗户守候着,一块玻璃,把樊玉珍丈夫的等待映衬得更加漫长。现在,老两口总算能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唠嗑了。
患上肺纤维化这十年,樊玉珍的生活节奏变了,为了增加肺活量,她学会了游泳,一口气能游1000米。但是,樊玉珍的体重却越来越轻,病情一直恶化,她只剩下了70斤。丈夫李宝生的支持和鼓励,成为了樊玉珍活下来的全部动力!
大庆市民樊玉珍说,大家公认地佩服他,照顾得相当到位了,没老伴我也活不到今天。
因为捐献所以是朋友
现在,老两口把那个捐献肺脏的好心人,当成一个老朋友。樊玉珍和老伴说,给我捐献这个朋友虽然去世了,但是活在我心中,我活不也等于他活嘛,以后我也捐献出来,能救谁救谁,能救一个朋友,救一个朋友呗!在樊玉珍老两口眼里,捐献器官,可以挽救一个又一个朋友,这些朋友,就算不相识、不见面甚至不联络,也拥有绝对深厚的交情。
肺移植,只是樊玉珍新生活的开始,将来,她还要经过抗排异期、抗感染期等一道道生死关卡。现在,大庆龙南医院的医护人员见到樊永珍,都叫她“珍宝”,她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大家的心跳。
大庆龙南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佐岩说,治疗是终生的,抗排异治疗的结果就是,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像病毒、细菌、真菌,以后还得注意监测。
我国每年肺移植的手术只有200例左右
在我国,因为供体稀缺,每年肺移植的手术只有200例左右,很多患者没能等到肺脏供体、遗憾离开。
大庆龙南医院副院长李永刚说,缺的不是肺,缺的是理念,我们大家都献出一片爱心,器官捐献事业,会有个飞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