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日讯 王久宽去年底由哈尔滨市教育局选派,来到了位于老黑山脚下的巴彦县黑山镇民乐村担任第一书记。在省级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下定了决心要担起这份责任,哪怕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也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面对群众期盼扛重任在肩
当了解到这个有932户、总人口4097人的村子,贫困户竟达176户、贫困人口有641人时,王久宽着实感到心情沉重。全村的26600亩耕地全是丘陵地,百姓种植的粮食连年因水分大卖粮困难。此外,民乐村地处偏僻,交通相对闭塞,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不能及时运送出售……王久宽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到任后,王久宽通过收集资料、与村干部座谈、走访群众等形式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百姓贫困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制定了民乐村脱贫规划,明确了民乐村近期工作目标和五年发展规划。
为了给民乐村脱贫工作争取各类帮扶项目,王久宽想尽一切办法争取省、市、县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不断往返于省、市相关部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今年民乐村争取到哈尔滨市教育局帮扶资金40万元,哈尔滨市扶贫办帮扶资金35万元,县发改局交通改造专项资金300万元,县水务局饮水改造专项资金300万元,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好基础建设壮大集体经济
在王久宽的带领下,民乐村按照新制定的脱贫发展规划,在抓好基础建设上下功夫,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现在通屯的公路100%实现了硬化。新修了9.6公里砂石机耕路,使机耕路砂石化达80%。新建和维修桥梁7座,桥梁通行良好达90%,解决了百姓出行难题。
由于村集体所有的源丰农业合作社已经初步解决了全村百姓卖粮难的问题,并且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贫困户和入社社员年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为此,王久宽带领村集体班子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入手,扩大合作社经营范围,在源丰合作社兴建了一套水稻精加工项目,达到增收目的。为了拓宽增收渠道,还在合作社建设了一个占地20亩的标准化养牛示范小区,延长了产业链条。王久宽还积极争取上级对合作社的支持,铺设了4公里高压线路,打了27眼井,发动群众旱改水3000亩,带动村民实现了种植结构的调整。此外,他还筹划着通过合作社建酒厂与全村三分之一农户签订种植高粱订单方式,提高农户收入,从而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户一策帮扶真抓实干突破
为了摸清村里贫困底数,王久宽按照精准帮扶要求,组织人员完成了贫困户的建档任务,并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科学制定了每户贫困群众的脱贫计划。与此同时,将村里的贫困户按照贫困程度排序,组织帮扶人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的突破口。
在细致的工作下,包扶村的县领导以身作则,慷慨解囊,为贫困户购买了种猪、母牛、鸡雏,成为贫困户脱贫的坚实后盾。在此基础上,王久宽还积极寻求哈尔滨市教育局的支持和帮助,局直属28家单位包扶了最困难的38户贫困户。今年十一国庆前夕,对接工作全部完成,哈尔滨市教育局领导和各直属单位纷纷来到包扶的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共谋脱贫规划。在此期间,哈尔滨市教育局为村里贫困户建设的3间解困房也同时竣工。
作为教育系统派出的帮扶干部,王久宽深知村民文化素质偏低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治贫先治愚,通过多方努力,王久宽动员哈尔滨市教育局直属单位与村驻地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对接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和168中学与村驻地中学结对,哈尔滨市师范附小和兆麟小学与村驻地小学结对,哈尔滨市红霞幼儿园和附属幼儿园与村驻地幼儿园结对,提高了扶贫的针对性。他又向哈尔滨市教育局相关部门申请了一些教学设备,改善了村中学的教学条件;还专门为村中学和小学安装了净水设备,结束了师生带水上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