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铁路建设者书写传奇 访哈尔滨铁路局副局长徐建军
2016-12-08 09:42:2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狄婕 陈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徐建军接受记者采访。邵国良 摄

  黑龙江日报12月8日讯 踏着隆冬的大雪,我们采访了哈尔滨铁路局副局长徐建军。因为忙,徐局长只给了记者下班后的半个小时采访时间,我们是迎着下班的人流来到哈尔滨铁路局的,望着徐建军办公室墙上的黑龙江“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示意图,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

  龙江大地迎来铁路建设的“春天”

  百年老局的哈尔滨铁路局,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曾经是路网最发达的铁路局,铁路里程等各方面指数曾在全国名列前茅。随着社会的发展,我省铁路与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构建外向型产业经济体系已不适应。我省地域辽阔,也需要中心城市对其他地区发挥带动作用,需要各重要城市之间通过便利的交通体系联结在一起。促进区域发展繁荣,更需要省内城市与边境县之间的交通构成联结体系。面对铁路发展现状,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加快铁路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全面谋划我省铁路建设发展蓝图。

  从完善路网、适应沿边开发开放及区域人口、经济和城镇格局考虑,提出打造“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主骨架。一轴:与内蒙古自治区联手打通满洲里经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到绥芬河的高速铁路,提升“绥满铁路轴”运输能力,形成1500公里的对俄开放带。两环:建成哈牡、哈佳、牡佳快速铁路,形成“哈牡鸡七双佳哈”快速铁路东环线,建设“哈大齐北绥哈”铁路西环线,实现快速铁路覆盖全省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一边:沿2981公里的对俄边境线,打通连接四条断头路,第一条是黑河至乌伊岭段361公里,第二条是韩家园至黑河段320公里,第三条是汤旺河至富锦段313公里,第四条是创业至东方红段225公里。加快推进一批既有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建设一批支线铁路,扩大铁路服务范围。推进铁路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哈尔滨火车站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强点线协调能力。到2020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力争达到7500公里以上,县级城市通达率达到75%,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以上。

  徐建军说,在过去的3年,龙江铁路建设正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将一条条钢轨铺向黑土地。

  “哈大”、“哈齐”高铁攻破高寒禁地

  在打通黑土地血脉的同时,龙江的建设者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自豪。

  2015年12月1日起,全长921公里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实行冬夏一张运行图,全年按时速300公里运行。也就是说,即使是冬天,从哈尔滨出发到大连921公里也只需要三个半小时就能到达,这也标志着经过近三年的运营,哈大高铁已经完全掌握了高寒高铁的高标准建设、运营和维护技术。哈大高铁开通前,世界上仅有运行于北欧和俄罗斯的三条高寒高铁。三条线路中最长的只有600多公里。可以说,高寒高铁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随着列车时速提升,空气阻力会几何级增长,车体隔热能力随之降低,如何阻隔严寒传导入车厢?如何避免积雪卷进列车下部的设备舱?这都是中国首条高寒高铁必须克服的问题。然而,几年间,我省高铁建设者不仅将这些问题一一攻破,还在这片高铁禁区上铺设开了哈齐、哈牡、哈佳、牡佳等多条高铁线路。2015年8月17日,总投资324亿元的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哈齐高铁是我国第一条全线建设在高寒地区、跨越世界级湿地保护区、穿越国家重要采油区的高铁。为了适应高寒地区的运行,铁路部门对CRH5A型动车组进行了19项高寒改造。在供水管路、卫生间防护箱内增加伴热线,提高水箱保温能力,防止低温下结冰。车体门窗还加装了集水槽,防止水珠结冰造成车门无法开启。改进后的动车组可在零下40℃的高寒条件下驰骋,具有抗风、沙、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能力。

  龙江高铁建设者书写传奇

  徐建军说,修铁路之难,最难在隧道。我省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冻胀变形、地质复杂。一百多年前,中东铁路勘测人员就曾来到哈牡间交通要道虎峰岭下,因没有开凿隧道能力最后只能将线路南移10多公里,避开虎峰岭修建高岭子线。而今天我们的建设者面对高寒、风大、雪多的恶劣环境,通过技术创新,凿岩机一寸一寸地向大山深处掘进。猴石山隧道冻融地质难度不亚于我国首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比世界上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更向北提高了一个多纬度。施工人员挑战工期进度和工程技术难度,工程进入正洞后,技术人员根据地质变化改进工艺,不断提高工效。

  桥梁建设也是高铁建设的“拦路虎”。曾经,哈齐高铁松花江特大桥建设,破解了路基冻胀世界性难题,刷新了多个“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正在建设的哈佳快铁,大桥至少占全部工程的60%。9月25日,哈佳快铁哈尔滨特大桥跨环城高速连续梁主跨顺利合龙,是哈尔滨特大桥最大跨度的连续梁,为哈佳铁路下一步架梁、铺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很快,说好半个小时的采访,不知不觉已谈了两个小时,在记者握别徐建军时,他说:“一名参加哈大高铁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曾对我说,100年前俄国人在我们的土地上修建了中东铁路,60年前苏联老大哥作为老师教我们建设了武汉长江大桥,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值得全世界学习的高铁了。”

  走出很远,这句话仍在记者的耳边回响着,那一刻,因为感动,由衷地为我们的铁路建设者自豪而热泪盈眶。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