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十代中期,寒冬时节,祖国北方县城一个幽暗、狭小、寒冷的屋子里。
一个年轻的母亲,怀中抱着幼小而昏迷的男孩子,眼里噙满了泪水,她急切地呼唤着:“芳儿!芳儿!”声音哽咽……
须臾,当铁路工人的丈夫下班回来了。她痛楚的告诉丈夫,“我看芳儿已不行了,你去拿一捆柴火来,把他尸首包裹好,扔到西门外壕沟里,用火燎燎,让野狗吃了,来世好托生……”
丈夫把脸贴在幼儿的鼻子上,许久,他似乎感觉到了一丝微弱的呼吸。急忙说,“芳儿还有气,再等等吧,也许还能缓过来。”
这个命悬一线的男孩子就是我。爱神终于战胜了死神,3天后早晨,我终于睁开了眼睛……
两岁时,我忽然持续高烧,父母抱着我跑了很多医院,也没能止住高烧。退烧后,我的右腿和右上肢如同面条一样瘫软。原来,我患了“小儿麻痹后遗症”。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下,加上医生误诊,我落下了终身残疾。
已经5岁多了,我才跌跌撞撞的学走路,两个膝盖经常被磕得鲜血淋漓。但我挺着疼痛,一步一步,坚持学会了自己走路。
母亲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教育我好好读书,掌握知识,就能有出息。一天,母亲还给我讲起了县人民医院的一个姓单大夫,下肢瘫痪,用两只手各拄着一个小板凳走路,成为县里有名的大夫,并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
我听完后大眼睛一挑,“妈,你放心,将来我也要好好学习,娶个漂亮的媳妇伺候你”,逗得母亲和邻居的婶子大娘们哈哈大笑。
上小学第一天回家,我眼睛哭得通红。母亲问我怎么了?“我右手不好使,就偷偷用左手写字,老师看见我用左手写字,就用教鞭打我左手”,我怯生生的回答。
于是母亲只好找到老师,讲明我右上臂失灵的情况,这才使我可以“名正言顺”地用左手写字了。但用左手写字笔顺相反,遮挡视线,写字非常吃力。我狠下一条心:苦练。我练啊,练啊,夏天用树枝在地上练字,冬天用手指在窗户玻璃霜花上练字,终于用左手练写出端庄的字体,被老师和同学们誉为“左手大王”。
上中学时,我家距离学校路途遥远,我拖着残腿,艰难步行。夏季雨天道路泥泞,我摔得像个“泥猴”;冬季雪大路滑,我浑身上下挂满了霜雪,好像个圣诞老人。由于残腿走路过多,膝盖被磨得淤血红肿,像熟透的西红柿,母亲心疼我,劝我休学或别念书了。可是,信念支撑着我心中的梦想,抱负是我精神的动力。我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疼痛和懈怠,硬是拖着残腿,一步步走完了四年的求学路程。
中学毕业后,我没法“上山下乡”,囚居在家里苦苦待业。期间,我除了帮助母亲喂猪、做饭外,没事就读家里的《红岩》《苦菜花》《林海雪原》等书籍,陶冶了我的文学情操。父亲让我自学中医,并给找来了一些中医药书让我自学,可那些中医理论晦涩难懂,我很难学进去。爷爷劝我学点修表、修锁的手艺,将来好有一碗饭吃。我感觉修表、修锁手艺低俗,我想出人头地,想要实现更大、更高的抱负与梦想。
一天,我在街里看到了一张海报,说县文工团要招收笛子、二胡演奏员。我欣喜若狂,哈,终于有实现梦想的机会了!我从小就学会了吹笛子,在家待业的日子里心情苦闷,就吹笛子散心。我喜欢那首笛子曲《牧民新歌》,辽阔、悠扬、深远,仿佛天籁之音。为了练好笛子曲,我还瞒着父母,特意给苏州民族乐器厂,订购了一支精致二节竹笛。我成天跟着“电匣子”练呀、吹呀,吹奏得简直和“电匣子”里《牧民新歌》的声音别无二致。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当笛子演奏员的美梦成了泡影。县文工团考官说,我的腿瘸,无法跟随文工团员背行李,走村串乡,送戏上门。唉!就业无门,下乡不要,待业没头,怎么办呢?——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在部队当兵的大哥,知道我在家待业苦闷,特意给我寄来一本吴运铎写的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吴运铎曾经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他手足和眼睛伤残后,仍奋斗不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从此,我懂得了要用坚强的毅力,去扼住命运的喉咙,要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人生,用拼搏进取,实现自己“争当生活强者”的梦想……
1979年,我被安置在铁路劳动服务公司,在青年装卸队烧水、烧炕,当勤杂工。闲着没事,我就趴在土炕上写诗歌。有位同事看我写诗歌便讽刺道,“你一个烧水的瘸子,还想当诗人?”我付之一笑,坚持不断的写作。我暗自发誓,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让那些歧视我的人刮目相看。
于是,我一边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练习写作,一边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用诗歌或散文记录下来,并开始给报刊投稿。尽管多次遭到退稿,但我毫不退缩,坚持不断的写作,不断的提高,不断的投稿。
1983年3月31日,我的组诗《动脉抒情曲》终于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此时我已29岁,儿子也6岁了,妻子为我的诗歌变成了铅字,悲喜交加……
我继续勤学苦读,不断有通讯报道、诗歌、评论见诸报端。1986年冬,我擅长写作的特长,被上级领导发现,把我从基层调到了哈尔滨铁路局集体经济管理处当秘书,开始了我人生之路新的转折。
我没有满足,工作之余,我参加了高中文化补习班学习。1994年,已经在大庆市民政部门工作的我,又参加了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函授学习。4年后,我终于拿到了大学专科的文凭,成为一名民政干部,知识层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梅花馨香,苦寒中来。2004年11月,我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聘为心理辅导员,为大学生们讲心理素质课和古今中外残疾人的奋斗史。我骄傲,因为我实现了登上大学讲台的梦想……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2005年和2011年,我先后担任了市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我提交的残疾人问题提案和民生建议,多次被政府采纳并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我激动,因为我实现了参政议政,为民代言的梦想……
笔耕不辍,喜获丰收。2012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杂文集《为公平正义而歌唱》。被媒体赞誉为“情真意切,为残疾人呼吁;发人深省,关注民生问题;以文明志,抒发人间大爱”。2015年,我入选了北方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杂文家》一书。我欣慰,因为我实现了“长大当作家”的梦想……
如今,我的家住着140平米的楼房,妻子成为个体工商户,开着高级轿车,一天忙个不停。我儿子大学毕业后,考进了政府部门,当了一名公务员;儿媳也在市政府科技局工作,小孙女已经上初三了,我们家已经实现了小康之梦……
2014年我退休后,我仍没有停下追求的梦想:积极联系公益组织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向市残疾人就业中心推荐各类残疾人才,培养和推介残疾人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组织肢残协会对市内无障碍设施进行督导等等。
啊!矢志不渝,继续攀登。我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邢继芳,笔名若群,男,62岁,二级肢残。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市人大代表。兼任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省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庆作协常务理事,大庆市残疾人作家协会主席。作品被收入华夏出版社残疾人作家丛书,黑龙江省杂文选2—5集,大庆文艺精品丛书,出版了杂文集《为公平正义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