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哲民族歌舞表演。

焰火表演。
黑龙江日报12月29日讯 12月20日,佳木斯市郊区赫哲雪村。
绚烂的烟花与闪烁的霓虹装点着雪色的村庄,五光十色的色彩交相辉映,佳木斯第十四届三江国际泼雪节暨赫哲雪村冰雪欢乐谷开园仪式拉开帷幕。
身着赫哲服饰的演出者们登上舞台,为前来参加仪式的游客们进行了一场充满赫哲风情的文艺演出。
如何利用冰雪资源带动经济发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要求?佳木斯市郊区将特有的赫哲族文化和冰雪旅游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颖的道路。
近日,记者走进赫哲雪村,探索该区如何把冰雪资源变身旅游产业,使冰雪旅游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旅游观光,而是集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冰雪+”,形成冰雪经济的新理念。

游人如织。

雪地飞驰。
让冰雪成为郊区的品牌符号
如何让郊区冰雪旅游产品真正做大做强?如何通过冰雪民俗文化项目带动赫哲村乃至敖其镇,甚至整个郊区的经济发展?成了摆在佳木斯市郊区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课题。
“冰雪资源被称为‘冷资源’,但不是稀缺资源。谁抢抓机遇、抢占先机,谁就能够占据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使冰雪产业的‘雪球’越滚越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佳木斯市郊区区长冯甲伟告诉记者,对于如何利用冰雪资源,郊区有着自己的解读方式。
郊区手上有五张牌:民俗、生态、红色、冰雪、康体。如何打好这五张牌,激活富集的旅游要素,达到互融互促,是撬动经济发展最为有效的杠杆和方式。
今年郊区冰雪旅游主要围绕“赫哲雪村冰雪欢乐谷”“卧佛山滑雪场”和“赫哲雪村特色村寨”三个重点项目展开,三个项目相依互促、并肩发展,成为拉动郊区冬季冰雪旅游发展的“三驾马车”。
为了让欢乐谷真正体现出冰雪的欢乐,在今年的项目谋划打造过程中,决定将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采取PPP合作共建的方式,由哈尔滨海瑞冰雪雕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
项目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冰雪总用量25000立方米,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民俗性和趣味性的完美融合,可赏、可玩、可体验,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园区内设三大景观区,使用了赫哲祭祀神坛和图腾、渔猎雪雕组群、赫哲族文化小品、赫哲演艺舞台等大量的赫哲民俗元素,游客如临梦幻仙境一般,尽情体验、流连忘返。其中,全省最长的150米冰雪滑梯、趣味十足的冰尜和狗拉雪橇、刺激畅快的雪地摩托等数十项冰雪娱乐项目,使游客充分享受赏冰乐雪的独特乐趣。
已经有17年历史的卧佛山滑雪场项目目前无论是经营还是设施都堪称完备。雪道和场区面积18公顷,建有初、中、高级雪道4条、总长3147米,日接待游客能力2500人次,是全省距市区最近的滑雪场,也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的SSS级滑雪场。
进入雪村,入目都是被白桦树皮包围的房屋,让整个赫哲村仿佛回到了渔猎时期的白桦林中。墙壁的空白处绘制了赫哲族的图腾和赫哲人的风俗画,在村内行走,就可以让人品读赫哲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路边间隔布置的古船、狩猎工具让人充满了好奇。改造后的赫哲村,仿佛回到了远古时期,整个村子都在默默地为游人讲述着赫哲族的历史。
进入这些独具特色的赫哲民宿,红砖砌成的火炕、碎花布做成的寝具,再加上温暖的煤炉、白墙上挂起的鱼皮画,民宿内的每一个布置都渗透了赫哲族人生活的元素。
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喜食肉类和野菜,在烹饪上独具特色,到赫哲村品上一顿正宗的赫哲鱼宴是必不可少的。
对此,镇政府牵头邀请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入驻赫哲村,塔拉哈、刹生鱼、炒鱼毛、铁锅炖鱼都是招牌菜,还有全羊宴、全猪宴可供选择。饭店还提供外卖服务,在村里留宿的客人,只要一个电话,美食就送到屋门口,让人尽情享受度假的欢乐时光。
冰雪旅游的发展,对郊区全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想让冰雪品牌成为名牌、招牌,眼光当然要放得更远。
今年郊区着力打造“上风上水上郊区,乡村旅游一路向西”旅游名片,努力形成以敖其赫哲民俗风情为主线,集农业体验、冰雪文化、红色经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带,而冰雪旅游项目,从位置上看,正是“一路一带”乡村旅游路线的重要看点和重要节点。

冰灯留影。

雪地摩托。

让冰雪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让冰雪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佳木斯市郊区对未来发展做出的一个整体的规划。
郊区冰雪经济发展有着比较好的基础。2015年冬天,郊区就立足于赫哲民俗特色和丰富的冰雪资源,在敖其湾赫哲村打造了“赫哲雪村”冰雪旅游项目,完成了赫哲雪村系列商品商标注册工作,共注册9大类90项产品。
成功举办了“正月十五赫哲雪村邀您欢欢喜喜闹元宵”系列活动,项目运营期间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这是对发展冬季冰雪旅游产业项目的初步尝试,积累了建设和运营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冰雪经济所蕴含的广阔机遇。
郊区冰雪旅游发展整体定位和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发展冰雪经济总体要求的结果,也是对各种要素进行充分考量和合理配置的结果。
从总体环境上看,某种意义上来说,佳木斯市区的优势就是郊区的优势,今年佳木斯市举办的“赏冰乐雪季·快乐佳木斯”活动为郊区旅游项目谋划提供了广阔空间,郊区可以有效借助全市资源,推进郊区冬季冰雪旅游发展。
从区域位置上看,几个重点冰雪旅游项目距佳木斯市区仅22公里,距省会哈尔滨仅3小时车程。可以预期的是,在哈佳高铁正式运营后,郊区将进一步有效承接从哈尔滨溢出的冬季冰雪游客。
从人口辐射范围看,郊区冰雪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全市82万城市人口参与,还将辐射双鸭山、鹤岗、七台河、伊春等20余个市县以及周边农场、林场,吸引“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的1200万人口,商业潜力十分巨大。
从文化特色上看,郊区冰雪旅游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其浓郁的民俗文化内涵,今年的“赫哲雪村冰雪欢乐谷”项目,在国家4A级景区——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内打造,游客在畅游冰雪的同时,可以得到最为纯粹的赫哲族民俗风情体验。
从冰雪活动组织参与程度上看,郊区赏雪玩雪有着浓厚的社会氛围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入冬以来,全区举办了雪地足球赛、雪季登山赛、冬季滑雪赛等趣味冰雪竞赛活动,全区40多个单位、1000多名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炒热了冬季冰雪娱乐氛围。
发展冰雪旅游,带动经济腾飞,变冰天雪地为金山银山,开辟一条发展新路,其实是需要一种担当精神的。郊区的这些举措,不也正是他们应对挑战、化解难题、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一种考验和探索吗。
开幕仪式。

赫哲人家。
让冰雪释放郊区的发展活力
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敖其镇赫哲村村委会主任葛立志将一串火红的灯笼挂了起来。头顶蓝天明媚,周围白雪纯净,远处青松苍翠,配上这抹鲜艳的火红,显得十分明艳而生动。
不远处,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造雪机喷射出的雪花急速飞舞,慢慢地铺盖着大地。
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冰塑雪雕,一处处拔地而起的娱乐设施,一缕缕飘飘袅袅的炊烟,一群群游人徜徉在冰天雪地的美景之中……欢声、笑语、惊叹交织在一起,葛立志的嘴角止不住地向上扬起。全新的赫哲雪村,在期待和忙碌中,离他们越来越近。整个雪村都充满了活力。
今年赫哲雪村不光有雪雕,还有配合灯光的冰雕,在保留去年大受欢迎的迷宫、雪地赛车等娱乐项目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旋转滑梯、冰尜场地、滑爬犁场地、滑冰场、狗拉雪橇等娱乐项目十余种。
游人玩累了可以在造型别致的冰屋、雪屋里歇个脚,还可以在冰建的咖啡屋里喝杯热咖啡、在冰旅馆里暖暖身子,这种冷热对比的特殊体验绝对会让人流连忘返。
房子变了,环境变了,经营的理念变了,村民们都说自己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和村民的交谈中,记者深深感到,无论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他们的思想正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悄悄地变化着,整个小村变得活力四射。
“你看房子装的多带劲!”村民葛喜珍打开房门,高兴地邀请大家参观。“等雪村开起来了,游客多起来了,我这小旅馆也会红火起来的。”59岁的葛喜珍一直和家人住在村外的小房子里,2010年,村里分了新房,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装修,6年过去了,葛喜珍的房子还一直空置着。今年10月底,镇上和村里的人找到葛喜珍,和她谈起了建家庭旅馆的想法。
“这是好事啊!政府花钱给装修,还给我们分红,我们只出力就能赚钱,为啥不同意?”
葛喜珍高兴地说,“以后村子火了,来玩、来住的人多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日子就会越过越好。政府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我们很感激!”
通过规划,山水秀丽,景色宜人的赫哲村春秋可远足踏青,夏有水上乐园,冬有赫哲雪村,敖其镇赫哲村这座“宝山”也将变成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成为佳木斯文化旅游的新名片。因为冰雪,因为旅游,这个赫哲小村即将迎来又一次的蜕变。
站在村头远远望去,串串火红的灯笼那样耀眼,微风拂过,灯笼摇摆,如同跳动的火焰充满热情与生机,那灿烂的红色不也表示着郊区因冰雪经济而带来的生动活力吗!

冰雪大世界。
让冰雪带动全域的经济腾飞
当冰雪和经济相遇,意味着思想解放与谋划发展必须交汇同行。
经过了一年的运作,郊区在积累了项目建设和运营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冰雪经济所蕴含的广阔机遇。
今年继续升级打造赫哲雪村是冰雪旅游产业的一次尝试,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范例。
这也是郊区在2016年初,初尝“冰雪”带来的甜头后做出的巨大改变。
赫哲族作为六小民族之一,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神秘魅力,而赫哲村又是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将赫哲文化和雪村相结合,在“冰雪旅游”的项目之前标注“赫哲文化”的概念,之后增加“民俗风情”的体验,是郊区冬季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中“争第一”、“做唯一”、“去之一”的重要手段。
冯甲伟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赫哲雪村第一季开业时间约40天,游客数量6万多,第二季经过升级之后延长了营业时间,以10万游客为目标,人均消费100元,短时间内就能够收回赫哲雪村建设的成本,还能够带动当地百姓更好地发展服务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群胜杜鹃山风景区、龙源赫哲水寨、大来岗风景区,春夏秋三季郊区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赫哲雪村的落地发展既弥补了冬季旅游项目的短板,同时也将郊区旅游的线路串联在一起。如今的郊区已初步实现了全域旅游经济的点、线、面全方位联动发展。
郊区在冬季冰雪旅游项目打造过程中,不仅仅重视经济效益,也同样重视氛围的营造和群众的参与,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力求冰雪旅游“有特色、有人气、有效益”。
在门票销售方面,“赫哲雪村冰雪欢乐谷”推出了亲子套餐、儿童游乐通票、全家福套票等优惠票种,大学生门票、电子商务平台购票也给予了相应优惠。
在促进合作互惠方面,对郊区“老字号”企业、赫哲雪村商户在广告宣传方面给予最大限度优惠,帮助相关企业和商户拓展营销渠道。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是一条发展新路,也是一条跨越之路、希望之路。佳木斯市郊区将坚定不移地照着这条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