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清理动“真格”环境“靓”起来 道里区“僵尸车、猫冬车”集中整治获市民点赞
2017-01-10 10:14:4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赵琪 马智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交警在清理“僵尸车”。

  黑龙江日报1月10日讯 “盘踞庭院十年之久的‘僵尸车’被拖移,庭院内不仅施划了停车泊位,还安装了门禁系统,看着这整洁有序的庭院环境心里真是舒坦,必须为道里区‘僵尸车、猫冬车’集中整治点一个大大的‘赞’!”道里区上游街17号庭院居民宋强日前在朋友圈发布的一条微信获得点赞无数,许多朋友更是留言对道里区不走过场、动真格的整治态度交口称赞。

  为根治“僵尸车、猫冬车”这一城市“顽疾”,道里区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原则,担当起整治重任,下“狠茬”治理还空间于民。自2016年末“僵尸车、猫冬车”集中清理整治暨“庭院即我家”工作以来,该区清理“僵尸车、猫冬车”899台,投入百万元打造三处“僵尸车、猫冬车”免费停车场,10余个街道办事处建立起常态化管控模式,取得显著的整治成效。

  整章建制治理不再难

  “每天下班都是急忙往家赶,就为了能抢占个停车位,因为小区本就有限的空间还停着‘僵尸车’。”“难道这脏乱的‘僵尸车、猫冬车’就不能一拖了之吗?”近年来,道里区斥巨资为全区居民打造优质的庭院环境,然而长期停放在庭园内的“僵尸车、猫冬车”却让居民对庭院环境的满意度大打折扣。

  “停放在居民庭院内的这两种车辆之所以难清理,是因为其钻了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明确主管部门的空子。”谈及“顽疾”的形成,道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孙悦春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共有小区、庭院1899个,据不完全统计,“僵尸车、猫冬车”已由2014年的400余辆增加至现在的近千辆。面对广大居民的诉求,以及两种车辆事实存在的占用公共资源、影响环境卫生、带来安全隐患的诸多问题,该区主动担当,决定在全市率先打响“僵尸车、猫冬车”歼灭战。

  没有现成的法律法规可依,该区便组织办事处、交警、执法、消防、司法等相关部门先后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听证会等专题会议16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9类13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逐条查阅、学习。在此基础上,《道里区关于开展“僵尸车、猫冬车”集中清理整治工作方案》逐渐成型,让集中清理整治有章可循。

  与此同时,该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区直38个部门单位参与的道里区“僵尸车、猫冬车”集中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调查摸底、张贴通告、车主自清、强制拖移”四个工作流程,印发集中清理整治行动指南等规程。

  “全区上下坚决打赢这场清理整治攻坚战,共同创造宜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2016年12月8日,伴随着道里区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的话语,道里区“僵尸车、猫冬车”集中清理整治暨“庭院即我家”工作全面启动。

  重拳出击顺应民生需求

  “以往类似的整治行动几乎都无果而终”、“这回不会又是一阵风吧”……集中清理整治启动之初,并不被居民们看好,然而当一个个举报电话落实,一台台“僵尸车、猫冬车”被拖移,居民们逐渐意识到这次道里区“不走过场”。

  “整治中居民们的态度就是最好的风向标、晴雨表。”孙悦春告诉记者,整治启动之初,该区每日接听的四五十个监督举报电话中,多数居民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询问庭院内的两种车辆能否清理。但随着整治的逐步深入,“整治效果太明显了”、“我又发现了几台僵尸车”则成为了监督举报电话中听到最多的声音。

  不仅多数居民认可,该区整治的决心更是让许多车主由最初的抵触转变为主动配合。在道里区大安街100号庭院内,看着自己停放多年的车辆被拖走,居民王明没有不舍反而更显轻松,“之前几次整治行动,耗上几天我的车也没被拖走,本打算这次也这样耗下去,但通过一封封告知书、整改通知单,以及相关部门的反复讲解说明,我意识到了车辆长期占据公共空间的危害,这次我自掏腰包拖车还路于民。”王明说。

  据了解,为做到家喻户晓,该区共发放《道里区集中清理整治工作通告》2000份,《致居民一封信》9.8万份,张贴整改通知书1720份。强力的整治态势之下,越来越多“僵尸车、猫冬车”车主主动选择自清。目前,该区清理的899台两种车辆中,自清台数达489台。

  在调查摸底、张贴通告、车主自清、强制拖移四个整治阶段中,该区各办事处、交警、城管、执法、消防、公安、司法等部门在区文明办的统一指导下,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这次集中清理整治不仅有章可循,更有多个部门来配合,整治的每个环节都能落实、落细,收效自然显著。”采访中,已基本完成清理任务的经纬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此次整治中,该区建立工作微信群,及时下发有关工作提示、通知、要求等,明确工作内容和时限。建立完善台账统计、工作日报、登记备案等工作机制。“以日报为例,我们要求街道办事处对每日整治的僵尸车不仅登记在册,更要通过互联网申报整治车辆信息、上传整改前后对比照片,真正做到不走过场,落到实处。”孙悦春说。

  长效管控

  庭院环境有保障

  清理之后,为解决这千余台车辆的存放问题,该区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投入百余万元造3处“僵尸车”和“猫冬车”指定停车场,共规划停车位2180个,供居民免费使用,保证强制拖移车辆安全、有序存放。

  清走了“僵尸车”“猫冬车”,如何防止车辆回流、问题复发是此次整治行动的关键。对此,道里区在整治“僵尸车”“猫冬车”期间,同步制定《“庭院即我家”居民庭院整治管控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资金投入撬动、街道负责管理服务、社区居民协商自治、其它部门齐抓共管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从自行规划管理停车泊位开始,向庭院建设自我协商、自我管理延伸,进一步加大公共区域利用率,提升庭院建设水平。

  按照《方案》,在全面清理整治基础上,分别由区物业办、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未封闭的小区、庭院在不影响消防通道前提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划定停车泊位,引导广大居民合理、规范、有序停车。对管理有序到位的小区庭院,由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过相关部门考核认定,采取政府资金投入撬动的方式,对安装门禁、封闭大院等硬件自行投入的居民庭院按照1:1比例,给予资金匹配支持。同时,该区还全面建立起两种车辆随时发现、随时举报、随时清理制度,并将清理整治情况纳入到街道办事处年终考核之中,真正实现两种车辆无处遁形,预防死灰复燃。

  “这次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区里为我们办了一件实事好事,‘庭院即我家’活动更是提升了我们参与庭院管理的热情,相信在区里的支持下,我们的庭院环境一定会在全市打样。”采访中,道里区许多社区居民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