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18日讯 承诺的33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742.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64.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八类重要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6.5%……一组组生动的数字背后,彰显的是政府的民生情怀。民生,乃党心所系,政之所行。2016年,省政府交出的这份“民生答卷”,温暖了龙江大地。记者从17日召开的“2016黑龙江这一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我省民生工作亮点频现,可圈可点,就业创业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改革红利的全面释放,让龙江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社会保障兜底托起百姓“好日子”
2016年的春天,齐齐哈尔市的杨玉莲通过就业局官方微信平台看到了北京清檬养老公司发布的二维码,通过网络面试成为该公司的一名招聘专员。找到工作的她,生活开始有了新的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就业,才能让民生之本活力迸发。2016年,我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完成目标的114.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低于控制目标0.3个百分点,低于上年0.28个百分点,为四年来最好水平。就业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一产、二产承载就业趋稳,三产吸纳就业作用逐年提高,占比达到68%,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多元就业方式已经形成。
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我省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省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呈增长态势。社保改革稳步实施,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年内将实现“六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意见及配套文件已出台,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参保登记和试点政策衔接工作正有序推进。社保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持续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特别是连续十二年调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380元提高到420元。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省切实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民生保障大局,全面构建了包括取暖救助在内的“9+1”社会救助体系,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等多部规范性文件,全面实现了社会救助从分散救助向综合救助、从收入型贫困救助向支出型贫困救助、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的“三个”转变。在加强救助体系建设的同时,又建立了政策性新增困难群体应急救助机制,尤其是全省克服经济下行和财力紧张的实际情况,坚持“再难不能难困难群众”的原则,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全省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3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710元/年,实现了城乡低保“十连增”。
全力改善民生百姓幸福感节节攀升
在城市,人们晚饭后到广场散步,听听养生专家讲解健康知识;在农村,农民可以有机会像城里人一样,得到省内名医诊疗;在家里,人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拿起手机,可以很方便地看到专门的健康知识讲座……如今这些常见的生活场景,正诠释着“健康龙江行动”给龙江人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2016年是我省卫生计生改革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健康龙江行动”入选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交流案例,首次发布了全省人民健康状况白皮书;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速明显下降,乡镇卫生院三年人才补充计划圆满收官。深化医改重点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全面推开了县域内农垦、森工、石油等行业和部门举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引入社会资本17.85亿元实现了龙煤集团所属6所医院、34所分院整体改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上下联动累计建成医联体364个,基本实现了政府办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基层卫生能力短板问题进一步改善,超目标完成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补充计划,三年共招聘本专科医学毕业生3163人。
教育事业发展如何群众关注、社会关切。2016年,一项项教育民生政策转变为惠民实绩。全省薄弱学校校舍建设项目累计开工6242个、面积319.4万平方米,2014年至今,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覆盖学校2401所。同时33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改扩建104所公办幼儿园,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5.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改善薄弱地区师资条件,招聘“特岗教师”1591人,全省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4元统一调整为260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86.5%。
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打击效能、治排安全隐患,使得百姓安全感不断增强。2016年,全省八类重要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6.5%,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9.61%,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的同时,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提升服务意识,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新举措。出台《全省公安机关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便民利企三十条》,推出户口迁移“一地办结”、“电子居住证”业务、深化户籍改革、在海南居住的我省居民就地办理出入境证件等措施;建设“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打造网上公安厅、网上公安局,目前已有384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努力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五大行动”助力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2016年,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大力推进扶贫脱贫政策举措落实,完成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同时进一步统筹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去年省级投入贫困县资金68.8亿元。全年投入24亿元,通过砍块下达扶贫资金、扩大贫困县资金整合范围等措施,支持完成全省350个贫困村、40万贫困人口脱贫计划。
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五大脱贫攻坚行动。产业增收脱贫行动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干细胞作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4068个村级扶贫产业,带动18.3万贫困人口脱贫。转移就业脱贫行动把转移就业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已培训特色种养技术、农村电商等23万人次,致富带头人3.6万人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7.5万人,转为生态护林员5854人。教育扶智脱贫行动扩大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20个国贫县受益农村户籍学生达到33万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标准,目前生均小学1000元/年、初中1250元/年。金融扶持脱贫行动全面推开扶贫小额贷款及扶贫再贷款,目前全省有43个市、县建立风险补偿金4.9亿元,已为扶贫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放各类低息扶贫贷款20.9亿元,受益贫困户36244户。开发并创立了中国首个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覆盖全省所有贫困县,总保额23.24亿元。为50.97万贫困劳动力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行动中在全国率先启动健康扶贫工程,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及大病保险全覆盖,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补贴,提高住院就医报销比例,率先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贫困人口因贫看不起病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