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8日讯(记者 雷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既是公民个人必备的道德品格,更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大庆律师协会会长曹丽建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迫切需要更高层级、更加完善的社会信用立法,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省人大代表曹丽。东北网记者 雷蕾摄
曹丽建议,省人大会常委会尽快将制定《黑龙江省信用条例》提上日程,争取成为全国首部针对信用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彰显黑龙江省以信用立省、以信用强省的理念和决心。对《黑龙江省信用条例》开门立法,立法之际全省各行各业开展如何打造信用龙江的大讨论,全民参与,把立法活动变成全省关于信用龙江的教育活动,变成改变黑龙江形象的宣传活动。
在立法技术方面,曹丽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借鉴国内外的立法经验,如可以借鉴美国早期的《诚实信贷法》、《信用控制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立法进行修改借鉴。此外,上海也在实施信用立法的筹备与立项,可借鉴其优秀的做法与经验,取长补短,使黑龙江省的信用立法更加符合省情、国情;立法中应明确何种主体具有征信主体资格,否则就会造成权力的滥用;征信对象应覆盖所有的机构及个人,甚至包括政府部门。政府更应该将其置于社会大众的监督之下;须严格限制与信用相关的社会活动范围,即何种行为视为失信行为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监督主体须明确,否则会造成监督主体权力的交叉与干预;建立配套的奖惩措施,否则该项制度将会形同虚设,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同时也不能无限制对其加以严苛的处罚,尤其是对于信用受损的单位及个人,仍要保留申诉机制,赋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