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从登门拜年到微信拜年 看春节拜年方式“进化史”
2017-01-28 15:45: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8日讯(记者 孙岚)“祝大家2017年新春快乐,心想事成!”“滴”的一声,哈尔滨市民小郝的手机上收到远在南方亲人发来的短视频祝福,这种自己录制的短视频祝福,带来的是亲人熟悉的乡音和浓浓的思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图片、语音和视频等方式拜年,赠送新年贺卡或者用短信发送祝福的人似乎成为少数。其实,这些传统的拜年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一点点发生变化。

  传统拜年:文化中重要的一种礼节

  “小时候,每年初一的早晨便开始马不停蹄去拜年,拜亲友拜街坊拜邻居。初二初三去姥姥家舅舅家,初四初五去姑姑家叔叔家。不夸张的说,除三十在家吃顿团圆饭,剩下的时间,不是去拜年,就是去拜年的路上。”市民小郝说。“后来出现来了贺卡拜年,比如住的远一点的亲友,不能亲自登门拜年,可以在年前写一封贺卡,送上祝福,也会有一种‘见字如面’的浓浓亲情感。”

  “其实我最难忘的贺卡,是刚上大学收到的贺卡,高中毕业各奔东西的同学们邮寄过来的贺卡,我至今还都保存着。”市民小丁笑着说。

  电话、短信拜年:一声“过年好”是温暖回忆

  到了八十年代,有人家里安装上了座机,给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打一个电话拜个年,道一声“过年好”,若干年后回想起来,依旧很温暖很甜蜜。“我的祖籍是山东,那边有很多亲戚,每到过年,我的父亲就会翻开电话本,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小丁说。“那时候的我还很小,只是懵懂着听着父辈用山东话拜年。”

  九十年代,短信出现了,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对某些手机短信印象深刻,遇到一条好短信,那真是“满天飞”。但也有尴尬的时候,小郝告诉记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我看到一条短信内容很好,也没细看就转发给其他人,结果转完才发现,里面的名字都没改就转过去了,闹了不少笑话。”

  微信、视频拜年:网络拜年已成常态

  如今,大部分人开始用微信拜年,抢红包、送红包,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晒自己收到的红包。小郝今年就收到了远在南方的亲人发来的短视频祝福,她说:“这种通过亲手制作的动态‘表情’感觉萌萌的,特别好玩。”小丁同样表示,“微信已经超越了短信,在展现的内容上也更加生动。”小丁说,“更方便的是,这些内容都可以快速完整地保存下来。”

  拜年方式多种选择心意传达不会改变

  小郝说:“现在过年拜年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朋友和同事之间有发红包的,有发微信的,也有录制短视频的。不过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拜年,今年我只收到一条拜年的短信。”

  小丁表示,人们的拜年方式发生了太大变化,从贺卡到电话,从短信到微信,拜年方式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只要亲情在,无论是什么方式,都承载了亲人之间的感恩和祝福。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2017欢欢喜喜过大年

【专题】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