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5日讯 自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消防支队认真梳理当前防火工作思路,科学调整力量,明确工作目标,持续加力冬春火灾防控各项工作,全面构建立体式冬春季节火灾防控体系。
以“零容忍”火患整治为“出发点”,持续提升社会火灾抵御能力。重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支队对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单位,实行集中约谈、责任捆绑等方式落实整改方案、整改责任。遵循“跟踪与提醒并举、整改与服务结合”的原则,在不影响国计民生以及社会稳定的同时,对于隐患单位存在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一律采取严格执法,保持对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有力震慑。截至目前,全市已整改销案重大火灾隐患单位12家,其余8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落实专项行动排查整治。支队重点开展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大型城市综合体、超高层建筑、地下场所、物流仓储企业单位、电气火灾防范、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机构等8项专项整治,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隐患严重就重点整治什么隐患”,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各项整治累计检查社会单位2625家,督促整改火患2774处。针对全市“三合一、多合一”、“九小”、出租房等分布情况和消防安全现状,市消防支队要求派出所重点对列管单位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治;同时广泛发动社区、村镇等基层组织运用“网格化”管理,对消防大队和派出所管理以外的单位开展排查整治,达到火灾隐患排查无盲点。截止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成立检查组9900余人次,共检查单位9374家,整改火灾隐患3300余处。
以“长效性”线上监管为“基本点”,建立健全各项防火机制。落实“行业监管”机制。支队积极提请市政府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消防责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责任体系。制定印发《行业系统火灾隐患及火灾事故通报办法实施细则》。推动市政府与9个县(市)区政府32个重点行业系统签定消防工作责任书。完善“每日必查”工作机制。以“每日必查”错时检查为重点工作,通过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检查等手段有效遏制了火灾隐患的形成。制定印发《消防监督错时检查“每日必查”工作制度》规范“每日必查”工作,初步形成了“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排名”制度,进一步完善“每日必查”长效机制。坚持“全民消防”机制。建立健全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和媒体曝光工作机制,并积极组建了33支社区党员干部义务防火巡查队、11支综合执法救援巡逻队40支“警银亭”兼职消防队和136支“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依靠群众力量,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改活动,提高火患发现率和整改率。
以“科学化”实战演练为“着重点”,扎实做好日常执勤战备工作。加大实战演练力度。支队立足全市灭火救援实际,要求各单位成立以中队干部、班长、驾驶员、通讯员等为预案制作小组,对辖区高层、地下、人密、大型商市场、易燃易爆场所等类型中选出最危险、最复杂、最大的重点单位着手制定预案,力争完成预案的制作100%。明确熟悉演练硬性指标。即各大队主官每月参加不少于2次实战演练,各中队每周开展不少于2个半天、5个单位的熟悉演练,其中夜间演练不少于30%。同时针对重点单位灭火预案完成100%的熟悉和演练,并做好熟悉卡、演练卡、摄像等资料的归档,全面加强辖区情况“六熟悉”工作。深化冬季岗位练兵活动。各基层部队按照《全市消防部队2016年今冬明春教育训练方案》要求,通过业务理论与体能训练相结合方式,强化官兵体能、技能和器材装备操作应用,针对冬季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开展实地操训练,加强攻坚组项目训练。加强值班备勤制度。严格落实值班备勤和信息报送制度,确保政令、警令畅通。同时,开展执勤车辆、装备器材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全面落实消防车辆和消防水源的防冻、保温、防滑措施,切实做好各项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以“社会化”消防宣传为“闪亮点”,营造冬季消防形势良好氛围。市消防支队充分利用市电视台、佳木斯日报专栏,重点推出防火、逃生等版块;利用市广播电台专题介绍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并借助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定期刊登、播发法律法规内容和消防安全知识;打造警民交流平台,各地加大消防站开放力度,广泛邀请学校师生、农民工群体、村(居)民等进红门学习消防技能。目前,全市各地消防站共计开放170次,累计接待参观群众202批,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4.2万余人。依托公益广告阵地,各地纷纷利用户外视频、广告牌、手机短信、LED电子显示屏等消防公益宣传平台,滚动播放消防安全科教片、火灾警示片和公益广告等宣传内容。截止目前,全市共设置170余块消防公益广告牌,在各类公益广告平台刊播5类消防公益广告累计1200余次,发送消防短信提示2.6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