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七台河
搜 索
七台河公益短道速滑教练张杰三年培养32个残障娃成为运动员
2017-02-16 11:21:24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李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2月16日讯 凌晨5点,天还未亮,她便出了家门。坐在去往运动场的首班公交车上,她还没来得及犯困,一天的训练计划便“占领”了脑海……她,就是44岁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优秀教练员、绿色中国行公益大使、中国·七台河特奥速滑队公益教练员张杰。目前,在张杰的特奥速滑队,有32名运动员,其中,聂双月、高萌、唐春雷三人入选了国家队,即将在维也纳冬季特奥会的赛场亮相。

  不拿工资的队长兼教练

  “恨不得像孙悟空施个法让他们滑起来”

  “刘宝贝,乖啊,用力侧滑”、“糖糖、小战车配合好”……冰场上,弟子们正在训练,看着三十多个孩子熟练地打磨着滑冰技巧,张杰倍感欣慰。

  1972年出生的张杰,是冬奥冠军杨扬的师姐,她是七台河短道速滑在全省、全国、亚洲、世界大冬会的首枚金牌获得者。作为中国短道速滑的“大姐大”,张杰与同样献身短道速滑事业的丈夫董延海曾经留学、客居日本。

  2014年,七台河基础选材训练告急,董延海作为特殊拔尖人才回到家乡创建“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特色学校”。当“冰场利用”与“智障人士”相遇,张杰与董延海决定组建一支特殊短道速滑队伍,“我找到了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白兆祥,提出了创建特奥速滑队的设想。”

  2014年10月,世界第一支规模最大的中国·特奥短道速滑队成立,有26名队员,张杰成了不拿工资的队长兼教练员。“当孩子们一个个走上冰面,有的害怕得立刻哭起来,有的吓得双腿直发抖,有的孩子刚上冰立刻摔倒……我当时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恨不得一下子变成孙悟空,施个法。短暂慌乱后,我镇定了一下,孩子站不起来、滑不起来就是我的责任,无论付出多大努力,我都要让孩子们成为滑冰队员!”

  从智障孩子到运动健将

  “我都叫他们宝贝韩宝贝、刘宝贝、聂宝贝……”

  成立之初的特奥速滑队有26个孩子,全部来自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白兆祥告诉记者,当时成立速滑队,他抱有很大期望,但是也替张杰担心,“有的是聋哑人,有的患唐氏综合症,还有的患自闭症,大多数孩子都很自卑、胆小。”

  张杰介绍,队里的韩宝贝是张杰鼓励最多的孩子,刚到速滑队,韩宝贝躲在角落里,不搭理任何人,“我有一次发现,孩子比较喜欢别人表扬他,只要一表扬,他眼神立刻不一样,特别灵动、自信,从那以后我就表扬韩宝贝。”在她的鼓励下,韩宝贝敢转弯滑冰了,训练更刻苦了。“教练妈妈,我会了,我会了!”边说边滑的韩宝贝,让张杰多次泪流满面,“好像所有付出都有了回报,老天被我感动了”。

  对于队里的孩子,张杰都叫他们宝贝,“韩宝贝、刘宝贝、聂宝贝……”在张杰看,孩子们都有潜能,只是没有一个契机,将他们身体里的能量释放出来。训练时,张杰两手反复比划表达,一个细小的动作,张杰需要讲解数千遍,通过练习,让孩子们掌握可能要练习上万遍。

  做一名义务培训的公益教练员,张杰15个月的启蒙、辅导、训练,从冰上爬着前行,抱着、搀着、扶着滑行,到冰上飞驰,张杰与孩子们一起摔过、哭过、笑过,换来的是队员们智力改善、情商提高、习惯养成,成了冰上运动健将、生活自理能手。

  在2016七台河未来之星短道速滑挑战赛中,特奥队员与正常孩子同场竞技,获得了500米和10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

  1200余篇日记写满孩子进步点滴

  “希望我能做更多孩子的翅膀,带他们逆风飞翔”

  张杰告诉记者,在成为教练的这些日子,她用爱和执着改变着孩子的人生轨迹,质朴的孩子们也用最单纯的行动表达着爱,“孩子们给我送过手工制作的水杯、勺子、绘画、贺卡,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很珍贵。”

  前不久,三名特奥队员经过选拔,入选了特奥国家队,今年3月上旬将代表中国参加2017年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冬季特奥会。

  在入选的三个孩子中,张杰对聂双月小豆包印象深刻。刚入队,小豆包见人就哭,唯独看见张杰眼神中有求助的意思,“我尝试去抱着她,小豆包还真跟我了,就这样,我整堂课抱着她,从让她站在冰面到开始滑行,我用了一年时间。”小豆包属于智障孩子,训练中需要轻声细语、多鼓励,张杰为了讨好她,凌晨起床做小豆包爱吃的饭团,鼓励小豆包独立上冰滑行,“我有一个康复日记,日日记录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问题、反馈,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十大本子,共1200多篇。”

  多年的付出,丈夫董延海和女儿都很理解和支持张杰,“为这些特殊孩子,我们觉得很值得。”

  现在,张杰带领着三个孩子在成都集训,3月13日将奔赴维也纳参赛。3月19日,张杰的生日也要在特奥会的赛场上度过了。“即将到来的生日,我的愿望是三个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张杰满怀期待地对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