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1日讯 乌马河区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提出的特指要求,深化“三转两创一融合”转型发展经验,全力做好生态建设、经济转型及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力促绿色化转型全面提速。
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林地“三乱”整治,强化项目用地管理。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形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更新造林6000亩,红松果材兼用林营造比例达50%以上。建设特色经济林2000亩。提高森林抚育作业质量,抚育中幼龄林13万亩。推进苗圃市场化经营,改造育苗苗圃45亩,提升育苗能力。开工建设投资6800万元的中小河流乌马河治理等项目,确保环境质量越来越好。
更加注重放大优势,提升特色经济水平。加快完善核心景区,完成西岭至铁力钼矿的旅游公路建设,开工建设西岭高等级滑雪场和度假酒店。不断培育山庄经济,推动养溪谷、育苗民俗村等加快发展。建设梅花河水库,增强红松母树林景点吸引力,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实施“旅游+”战略,打造全市美食名街,推动旅游与文化、会展等产业整合发展。优化林下经济产业布局,发挥北货郎和伊林食用菌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扶持发展“棚室”木耳,增加产业附加值。着力发展以枫尚农业和育苗无公害蔬菜为引领的农业种植。着力发展“全程可追溯”森林猪,促进林场(所)发展森林猪、森林鸡等,年内饲养量分别达到11万头、17万只。支持新明家具二期生产线建设,拓展营销渠道。推动以“北沉香”为重点的根雕木艺产业发展,扶持壮大光明松道、美江、永达等龙头企业,提升文化创意和市场营销水平。
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增强项目带动能力。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中之中,全年安排重点项目9个,完成投资10亿元,全力推动项目按计划建设、落地和投产。建设总建筑面积5000平米的养生养老中心;建设森林食品加工车间3000平米,购置加工生产线设备,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建设小浆果示范基地1000亩,种植瓜果、蔬菜等采摘性植物,建设占地15万平方米的农林产品交易大集等。在汇源会展中心谋划举办林下产品主题展会,面向全国引进中高端会议及森林文化主题论坛召开,打造省内大型的文化艺术中心、室内微电影拍摄基地。完成物流园招商工作,确保6月份开园。推进企业家庄园百栋木屋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汇源绿谷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完成总投资3.6亿元的华能电厂固体电蓄热项目,进一步保障供热。支持奥德燃气续资5000万元项目建设,增加民用户配套安装3000户。支持4S店项目三期工建设,促进企业销售额增加。完成总投资1亿元的西岭养护中心项目,确保年底前投入使用。加大老东北农牧大豆精深加工、山东莱阳蔬菜加工等大项目的对接推进力度,加快项目落地转化。务实开展招商引资,在引进具有终端产品的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在更深层次上取得突破。适时跟进教育、医疗等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整合各方资源,配合伊林集团、旅游集团、供热集团运营。实施林业局经营体制改革,加快林场所实体经济发展,让更多林场所职工群众通过“经济实体”受益。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改革部署,完成去产能任务,着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以市里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为契机,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落实好“营改增”及小微企业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登记制度落实,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催生更多市场主体。夯实对俄合作基础,力争年出境采伐人员400人以上、采伐木材20万立方米以上。加强辽宁丹东港木材储备加工园区建设,促进产、供、销全产业链形成。加大收购力度,增加境外“活立木”资源储备。支持伊林集团在该区新建拼板厂项目,创造经济效益和安置人员就业。谋划境外木材精深加工和农业开发项目,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和贸易规模,增加收入。
更加注重城镇建设,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结合乌马河“智慧城市”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乌马河”。配合市里完成西岭至鹿鸣钼矿、林都机场至溪水、梅花山滑雪场至五营旅游防火公路建设。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消化存量房源,拆除棚户区1000户,重点新建颐养家园养护中心和林苑棚改小区。推进管道燃气进户工程。新建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建设污水管道23公里。对5栋老旧住宅楼室内给水系统进行改造。新建乌马河区城市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推进社会事业进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前教育工作,建设学校录播教室,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启动公立医院综合体制改革工作,实现药品零差价,争创二级甲等医院。新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疾控中心和1760平方米的妇幼保健院。积极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投资600万元新建总占地2.2万平方米的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项目。继续提高低保标准,城市低保由每月500元提高到530元,农村低保由每年3500元提高到3710元。加强困难人群救助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救济体系,继续实行“救急难”制度。投资45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510个,新增就业1000人。扎实推进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突出产业扶贫,用好专项扶贫资金,确保按时限要求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