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2月26日讯 前不久,一名每天花225元跨省上班的女子引爆网络。其实,在哈尔滨也有这样一群“城市钟摆族”,他们天不亮就要赶火车到主城区上班,深夜回到50多公里外的双城家中。尽管,双城成为哈尔滨第九区后,“心理距离”被拉近了,但空间距离依旧横亘在每位“钟摆族”面前。

“钟摆族”每天5点多出门,步行赶往双城堡火车站。
“每天早上,这趟车上有五六百名乘客,其中有300多人是去哈尔滨上班的。”哈尔滨客运段黑河车队总支书记巨凯介绍道。“K7251”——这辆平日只有7节车厢的“绿皮车”,见证了太多“钟摆族”为生计奔波的无奈,也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为省6块钱 每天早起多熬40分钟
23日早5:40,双城堡火车站。宝蓝色的天幕一角,挂着一颗亮星,昏黄的路灯照着从四面八方匆匆涌来的旅客。这其中就包括59岁的王泽华。

王泽华一“摆”就是二十多年。
作为资深“钟摆族”,王泽华一“摆”就是二十多年。他以前是双城亚麻厂的机修工,后来厂子黄了,便到哈尔滨打工。他之前当过水暖工、搬运工,现在在哈西一家商场当保洁员,月薪2400元,没有休息日。
“K7251”每天早上6:32从双城堡出发,将近8点到哈站,票价5块钱。跟很多“钟摆族”一样,王泽华嫌每天排队买票太麻烦,通常一次性购买20天的往返车票。每晚临睡前,再将第二天的车票塞进兜里。但有时候会忘带车票,而多花十块钱往往会让他懊悔一整天。这趟列车虽然最早从双城堡出发,却不是最早抵达哈尔滨的。同一时段,还运行着一辆后发先至的快车,由于票价11元,“钟摆族们”大多不买账,为了省6块钱,他们宁愿早点儿起床,并在这辆慢车上多耗40分钟。
记者注意到,王泽华手上攥着一个蓝布兜,他感慨道:“在哈尔滨吃顿午饭得十来块钱,实在吃不起呀,我每天都自己带饭。”他管这叫“从肚子里攒钱”。
每天早上,从王岗站下火车后,老王还要坐9站公交车才能到单位。晚8点下班后,赶最后一班火车回双城,到家时已是夜里十点多,平均每天耗在路上将近5个小时。他苦笑着说:“我每天在家不超过7个小时,就只剩下睡觉的时间了,工作也挺累的,想跟老伴和儿子多说会儿话都难。”
伴着朝阳出发的“夕阳专列”
在这趟伴着朝阳出发的列车上,记者看到了很多苍老的面孔。列车长张玉芬解释道:“这趟车的旅客,大多数都是进城打工的中老年人,从双城和五家镇上车的人比较多。”他们大多在哈市当环卫工、保洁员或者打零工。

两位环卫工人。

在五家站上车的“钟摆族”。
“K7251”的车厢里,坐着很多进城上班的老年环卫工。男的穿着工作服坐火车,而女的有点儿害羞,似乎并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工作,一般穿着便装上车,把工作服塞进布兜里。
很多“钟摆族”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有人边吃早饭边聊天,有人凑在一起打扑克,还有人躲进空车厢里补觉。由于常年通勤,旅客和乘务员也因此成了熟人,为了能让这些奔波的“钟摆族”更暖和些,乘务员必须烧一整晚的煤,才能让偌大的车厢有热乎气儿。一位乘务员一边扬煤一边苦笑着说:“大家都不容易,所以我们得并肩战斗!”
今年58岁的关凤芝,通勤三年多了。她在哈站附近当环卫工,多数时间只带2个烧饼当午饭,记者采访这天,她没带烧饼,打算中午走到民益街附近的僻静小铺,花3块钱买两个花卷一碗粥。
两个多月前,张玉芬见她总带烧饼,送给她一个三层的保温饭盒,想让她换换样儿,但关大娘只用了一天。为了表达谢意,大年初三那天,她装满了热腾腾的饺子送给乘务员们。张玉芬问关大娘平时为啥不用保温饭盒带饭,大娘的回答是:“那么好的东西,我可舍不得用,万一整坏了呢。”
“整坏了我就再给你买一个!”张玉芬劝道,关大娘却坚定地摇摇头。
不怕两地奔波 只怕没活儿干
今年51岁的张淑华,已经通勤5年多了。丈夫去世多年,她每月的退休金只有1200多元,女儿眼下正在读高三。张淑华每天四点半起床为女儿做早饭,然后赶火车去哈尔滨当保洁员。

新的一天累并快乐着。

靠扑克打发车上时光。
“谁不愿意在家门口上班啊,主要是本地工作不好找,而且工资要比哈尔滨少好几百块钱。”这不仅是张淑华一个人的苦衷,也是“钟摆族”共同的困境。
冯喜林今年39岁,虽是“K7251”上相对年轻的“钟摆族”,但也已经“摆”了十多年。他每天早上从五家站上车,到王岗镇一家生产门窗的企业上班,月薪3000多元。为了结束这种“钟摆生活”,他曾经想过在王岗镇附近买个房子,但他发现自己攒钱的速度始终“跑”不过房价,渐渐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其实,坐火车习惯了也挺好的”,冯喜林小声嘀咕着,像是在安慰自己。

有人躲空车厢补觉。

在火车上办公。
“我希望以后能有正常的收入,也能多陪陪家人。”王泽华的这个愿望听起来很朴素,但实践起来似乎很难。明年他就要满60岁了,补缴养老金的钱还没凑够,而给儿子贷款买房每月得还1400多元。比起早出晚归坐火车两地奔波,其实他心里更怕的是没活儿干。很多企业不愿意雇用年纪大的员工,他好不容易才托人找了现在这份保洁工作。
最近,王泽华发现商场的保洁“满员了”,由于担心自己年纪最大会被裁掉,每天忧心忡忡,“我必须早点儿到单位,得比平时更努力干活才行!”火车到站后,他急匆匆地穿过月台,迅速淹没在人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