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2月27日讯 2015年7月7日起,为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黑龙江日报》特别推出《站在抗联老区的大地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追寻抗联精神》大型系列报道。在系列报道第一组中,本报曾刊发“不断升华的历史认知——应该写入教科书的十四年”一文。
当时,抗联老战士李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她呼吁将东北抗联十四年的光辉历史写进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让东北抗联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熠熠生辉。多年来,她多次提案、不断呼吁将十四年抗战史写进教材,本报将李敏的夙愿通过文字表达,通过报道呈现。
翻开东北抗联十四年浴血奋战的历史,总能让人热泪盈眶。大型报道开篇前,本报记者曾走进抗联老战士李敏的家,老人身着抗联服装,讲述东北抗联时期那些战斗的场面,深情地唱起了那个年代的战斗歌声。听着抗联老战士李敏的讲述,一幕幕英雄战斗的场面仿佛就在昨天,在我们如今安逸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多年来,李敏将东北抗联历史一遍遍讲述,追寻着战友们战斗过的足迹,高举曾经战斗的旗帜。她将东北抗联的歌声在白山黑水间唱响,将东北抗联精神传颂。李敏认为,对于东北抗联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将这段历史写进教科书。
为了让子孙后代了解历史、正视历史,李敏呼吁将人们习惯上说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教育层面上,让后人不忘抗联历史,不忘抗联先烈。本报浓墨重彩推出纪念特刊,踏访英雄的足迹,让历史发声;追寻抗联精神,让历久弥新的精神不朽;传承抗联精神,让后人守护那段记忆。2015年,李敏曾为本报题词寄语:“感谢黑龙江日报社年轻的新闻同志们在炎炎夏日里追寻抗联精神,重走抗联路,弘扬民族魂。”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东北抗联”英模部队带着东北抗联的红色基因,步履铿锵地展现了英雄之师的精气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是不断升华的历史认知,如今,“十四年抗战”概念正式写入教材,是对英雄的祭奠,也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