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籍速度滑冰世界冠军王曼丽诉说剪不断的故乡情
2017-02-28 09:30:51 来源:大鹏新闻网-牡丹江晨报  作者: 赵文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8日讯 王曼丽,1973年出生于牡丹江市,曾是中国女子速度滑冰队运动员。2003年至2006年间,王曼丽几乎收获了所有速滑世界杯女子500米金牌,并连续两届获得世锦赛500米金牌,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上她又收获一枚宝贵的银牌。在24年的运动生涯中,王曼丽共获得了22个世界冠军。2004年,31岁的王曼丽在世界杯总决赛上还赢得了一双以白金为鞋身、黄金为冰刀的金鞋,这是国际滑联为速滑世界杯总冠军设立的最高荣誉——“金冰刀”,这也是继叶乔波之后我国速滑选手第二次获此殊荣。

  2月26日,第八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日本札幌落下帷幕。我市速滑名将高亭宇发挥出色,勇夺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冠军,同时打破了赛会纪录和亚洲纪录。其实,这只是我市冰雪体育运动的一个闪光点。多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冰雪体育运动发展,相继涌现出王曼丽、刘秋宏等名将,为我国冰雪体育运动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日前,速度滑冰世界冠军王曼丽应邀出席了在我市举行的2017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大会,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速滑名将对话未来之星:“孩子们都很有天赋”

  “孩子们,滑行时身体要呈流线型,上体前倾,两腿深屈……”在市滑冰馆,速度滑冰世界冠军王曼丽在冰场上指导小运动员如何掌握速滑技巧。王曼丽说,这些孩子的个人素质都不错,很有潜力。速度滑冰是一项比赛滑行速度的冰上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心肺功能,还能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从事这项运动的运动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平衡能力和较强的腿部力量,运动员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滑完规定距离还必须要采用协调、省力的全身动作。

  除了指导速滑技巧,王曼丽还向小运动员们讲述了中国滑冰运动的发展史。据记载,我国早在宋代就出现了由滑雪发展而来的“冰嬉”,元代以后“冰嬉”更为盛行而且规模更大,清代乾隆年间开始设立“技勇冰鞋营”和管理机构“冰处”。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速滑运动的青少年逐年增多,特别是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吉林、长春等城市的冰上运动开展得很活跃。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冰雪活动开展,不断增强学生的冰雪项目技能,我市对体育中考分值和项目进行了调整,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逐渐将原选考项目100米速度滑冰列为必考项目,同时还新增抽冰尜、冰壶2个冰上选考项目。“咱们牡丹江把100米速度滑冰列为初中毕业体育考试的必考项目,这对发展冰雪运动太有意义了”,看到家乡对冰雪运动的重视与支持,王曼丽表示赞同与肯定,并祝愿家乡的冰雪运动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她说,中国已经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多参加冰雪运动,并逐步成长为冰雪项目的“未来之星”,从而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

  “真是太激动了,能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世界冠军,我还要到了王老师的亲笔签名。”今年刚刚10岁的业余小运动员周靖尧非常兴奋,她希望长大后也能像王曼丽一样成为世界冠军。

   再上熟悉的冰场:“满满的眷恋与回忆”

  “这里有我逝去的青春与美好的回忆,没有家乡和恩师的栽培就没有我的今天。”一切好像都变了,又好像一如从前,王曼丽回忆起在牡丹江体校生活训练的那段日子,她觉得当年的训练场景仍历历在目。“地方还是老地方,就是变化太大了。”王曼丽感慨地说,以前牡丹江体校没有室内滑冰馆,她们都是在室外滑冰场训练,现在的训练条件真好。

  “以前谢老师就是在这儿指导我训练”,王曼丽用手指了指她曾经训练过的场地。1988年,16岁的王曼丽正式成为冠军教练谢天恩的队员。“想想那些年谢老师带我训练真的很不容易”。可以说,王曼丽是个大器晚成的队员。尽管在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上,王曼丽滑出了40秒的成绩,但在随后的4个冰雪赛季,40秒却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挡在王曼丽和教练谢天恩面前,无法前进一步。就在那几年,世界速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500米的成绩已经进入38秒5以内。“当时我险些就要放弃了,产生了退役挂靴的念头,可谢老师怎么也不肯放弃我。”王曼丽说,为了使她的成绩能有所突破,谢老师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反复研究她几年来的训练计划和技术录像,最终找出了她成绩停滞不前的原因,比如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比例失调、平衡支撑能力差破坏了技术动作的连贯性等。

  为了加强机能水平训练,从1999年开始,谢天恩便为王曼丽增加了大量的公路自行车训练。最远的一次,王曼丽从牡丹江骑到了绥芬河,160公里的路程用了6个多小时。“我当时一边骑车一边流泪,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王曼丽的成绩便显著提高。2000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速滑单项锦标赛上,王曼丽滑出了38秒92的成绩,这让师徒二人看到了希望,努力没有白费。随后师徒二人又将训练不断完善,王曼丽的成绩也不断提升,“现在想想,当初的付出是值得的,但更要感谢辅导了我20年的谢天恩老师对我的坚持与信任。”

   都灵的绝唱:“只能说很遗憾”

  “我曾距离奥运冠军那么近,但沉重的压力却让我输给了俄罗斯的妈妈级选手朱洛娃。”12岁开始接受速度滑冰训练的王曼丽吃尽了“苦中苦”,实力强劲的她获得了22个世界冠军头衔,还获得了国际滑联颁发的“金冰刀”奖,独缺一枚冬奥会金牌。

  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巨大的压力让王曼丽输给了对手,更输给了自己,那次失利也成为她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遗憾。当年,王曼丽曾滑出过37秒28的个人最好成绩,而最终夺冠的朱洛娃本赛季的个人最好成绩是38秒05。赛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王曼丽会将这枚金牌收入囊中。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中国老将在第一轮出场时就险些输给同轮比赛的日本选手,成绩排在朱洛娃之后,她当时表情凝重,微微叹了口气。第二轮,王曼丽与朱洛娃直接较量。枪一响,两人就飞了出去。前400米,王曼丽稍稍领先,但在最后100米身材更高大且耐力较强的朱洛娃大步滑了上来,朱洛娃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王曼丽的“金牌梦”破碎了。

  “可能是我太渴望那块金牌了。”面对幸运女神的擦肩而过,王曼丽无言以对。对于没有拿到奥运冠军,王曼丽只能用“遗憾”来形容当时的心情。“练了20多年,该拿的奖牌都拿到了,就差这块奥运会金牌。”王曼丽坦言,出征都灵她满脑子所想的都是拿下金牌,实现几代速滑人的奥运冠军的梦想。尽管痛失都灵冬奥会金牌,但王曼丽依然创造了当时中国速滑选手在国际赛场上的最好成绩。2008年因伤退役后,王曼丽得到了中国速滑界的高度评价,在当年年底于长春举行的世界杯赛场,她收获了中国速度滑冰“杰出贡献奖”。

   角色转换退居幕后:“这也是奥运梦的另一种延续”

  华灯初上,雪飘茹素。在王曼丽眼中,夜色中的牡丹江是那么唯美,正应了“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她感叹家乡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新建的虹云桥太美了。”没来得及看望家中70多岁的老母亲,参加完阳光体育大会开幕式和与青少年冰上互动活动后,王曼丽就匆匆踏上了返回省城的列车,再一次离开了她眷恋的家乡和亲人,王曼丽说,“明天还有工作,所以急着赶回去。”

  在经历了两年内心激烈斗争后,膝伤难愈的她最终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提交了退役申请。“回头想想当时那个决定真是很难,心里不服输,总想再拼一把,但膝盖确实不争气。”2008年,王曼丽做了关节镜手术,从受伤的右腿关节处取出了4块游离骨,她的恢复十分艰难,稍微训练就会感到钻心的疼痛,关节处一片红肿。

  “我把现在的工作当成奥运夺金的延续,希望孩子们可以帮我圆奥运金牌梦,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曾经叱咤冰坛的速滑名将王曼丽如今已转型成为行政干部,现任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副主任的她,正在从世界冠军转身适应体育管理人员这个新角色。“当运动员时和现在太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只要练好、把成绩提上来就行了,现在要与年轻队员和教练员沟通,不仅要在技术和训练上提高能力,还要及时掌握他们的想法和心理。”角色的转换不仅意味着再难踏上赛道,也意味着远离鲜花和掌声。

  在荣誉中抽离出来的王曼丽,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在一次为运动员庆功的宴会上,突然发现自己不是主角了,而且还要做好活跃气氛等服务和后勤工作,从世界冠军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服务员”,如同走下冠军领奖台开始准备一场新的比赛,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这个全新的努力和付出过程很吸引人,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她未完成的梦想,她渴望中国速度滑冰的这枚冬奥金牌,哪怕不是挂在自己的胸前。王曼丽的办公室出门不远就是速滑馆。“现在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去训练场看一看、喊一喊,给年轻队员打打气儿。”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