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小班鼓吹乐棚”亮相央视 展现民间器乐魅力
2017-03-02 13:35:0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董云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2日讯 近日,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小班鼓吹乐棚”亮相央视国际频道《城市1对1》栏目。在该栏目中,“杨小班鼓吹乐棚”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精彩亮相,让世界各国的观众领略民间器乐的魅力。

  当记者走近该项目的传承人和相关保护部门时了解到,因为现代婚丧礼仪文化的流行等原因,“杨小班鼓吹乐棚”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面临着后继乏人而令人堪忧的失传危机。

  原生态民族民间器乐表演历经百年魅力犹在

  《城市1对1》是全球一档固定的城市交流访谈节目,每期选择国内外各一座城市进行拍摄,讲述各自故事,展示彼此差异,相互借鉴分享发展经验,为观众呈现每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大庆市肇州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矫会告诉记者,近日,该节目选择大庆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小班鼓吹乐棚”作为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进行原生态民族民间器乐的现场表演,与英国利物浦的摇滚音乐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比,再现其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魅力。

  据了解,“杨小班鼓吹乐棚”已经不是第一次登上央视。2012年,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杨小班鼓吹乐棚”参加《向幸福出发》节目录制,2013年3月5日在央视三套播出。

  矫会说,“杨小班鼓吹乐棚”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距今已历经五代传承人,跨越百年历史,是我国现存不多的原生态民间器乐存在形式之一,在清代中叶形成独具特色的鼓棚乐体系,传承的是满汉综合文化。

  充满活力的曲调让“杨小班”广为人知

  “杨小班鼓吹乐棚”第三代传承人杨成伟告诉记者,鼓乐棚历史悠久,为原生态民族民间器乐表演存留形式,主要流传于东北。除喜庆佳宴、祭祀典礼及迎送礼宾需求外,主要用于民间婚丧礼仪活动。鼓吹乐棚是东北部分地区对鼓乐班或民间乐队的一种称呼。“杨小班鼓吹乐棚”的创始人是杨殿甲。1904年,他在吉林省扶余县组建杨小班鼓乐棚,后搬迁到肇州。随着一代代传承,杨小班形成自己的特有风格。他们使用的乐器以唢呐为主,以笙、管、笛子以及定音鼓、大板、竹板、底鼓、云锣、手锣等打击乐器作为配器。1919年搬至肇州县(今肇源),由杨殿甲及后代组成,至今仍活跃在肇州县城乡。现在的杨小班传人,还留下由杨殿甲及其后人创作的工尺谱,这是研究大庆地域音乐文化的珍贵材料。

  杨成伟说,上世纪30年代,杨小班经过整理和加工完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乐谱,保存了200多首风格各异的曲目。相较于其他演艺班子,杨小班的婚庆曲调热烈、奔放,调门繁复,花样别出。驾轻就熟的演奏、充满活力的曲调,让“杨小班鼓吹乐棚”广为人知。

  两百多首精彩曲目敲打着北方的节奏

  杨成伟说,“杨小班鼓吹乐棚”在民间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上个世纪30年代,杨小班就经过整理和加工完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的乐谱,它以早期的工尺谱为记谱方式,保存了200多首风格各异的曲目,它们有的热烈欢快,有的庄重肃穆,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作为北方民乐的一部分,杨小班经过百年传承,在音乐内涵、记谱方式、读谱技巧、演奏风格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杨小班的绝活儿是《鸿雁落沙滩》,是用一对唢呐来演绎群雁落在沙滩上的情景,表现鸿雁受伤后坠落沙滩,面对黑暗来临时的悲鸣。这首曲子凄凉哀婉、催人泪下,流传千古。但杨小班为其赋予新的内涵,他们演奏的《鸿雁落沙滩》冲破了黑暗,迎来了黎明,自强不息,由哀鸣变成欢唱,令人振奋。杨小班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使落在沙滩上的大雁又“飞起来”,并在乐曲中加入大雁鸣叫的声音,这在当时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也象征着杨小班顽强崛起的历程。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杨小班鼓吹乐棚”的传承人都在恪尽职守地遵循传统,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音乐财富。《一枝花》、《金凤旅》、《绣红灯》……这些悠扬的乐曲,弥漫着北方的色彩,敲打着北方的节奏,带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流淌进奔腾的历史长河。

  辉煌过往渐成记忆 后继乏人面临失传之险

  “杨小班鼓吹乐棚”第三代传承人杨成伟,今年已经70多岁。他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具有原生态民族民间特色的“杨小班鼓吹乐棚”面临着传承的严峻挑战。

  杨成伟说,早些年,杨小班的演出日程表排得很满,民间婚丧嫁娶倘若离了杨小班富有特色的曲调,就像缺少了什么。如今,各种新潮的流行音乐在大街小巷流淌,现代婚丧礼仪文化的流行让杨小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甚至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杨小班辉煌的过往,已经快凋零成记忆。虽然有关部门加大对它的传承保护力度,可由于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传授难度又大,所存谱本曲目的读谱方法主要依靠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人极度匮乏,目前到了第五代,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人了。

  矫会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说,“杨小班鼓吹乐棚”的保护传承的确面临着困难,主要是由于生存空间小,能够潜心学习的人很难找到,有些人学着学着就放弃了。目前肇州县正帮助杨小班培养新的传承人,并将培养会读、会写工尺谱的新一代音乐人才纳入保护工作;肇州县还计划编辑出版保护资料,内容涵盖人物、文物、技艺等,并附有五线谱、简谱对照表,希望这一原生态的民族民间器乐表演得以保存和继承。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