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8日讯(记者 王春颖 庄园) 在幅员辽阔的大兴安岭地区,“九山半水半分田”这句谚语很好地诠释了这里的地貌。酒香也怕巷子深,想把大兴安岭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离不开快速便捷的交通。在中国最北的深山老林里,四通八达的公路,一座座的铁路桥梁,还有着直冲云霄的飞机,为大兴安岭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只有优越的交通才能带来旅游的“井喷”,让曾经游客罕至的乡村变成了旅游景点。只有便利的交通,才能让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公路交通,作为目前最灵活快捷的出行方式,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必然离不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了更好的统筹大兴安岭发展,加强区内村镇互动,方便偏远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6年,大兴安岭建成了101.8公里的农村公路主体工程以及十八站至洛古河公路建设项目附属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大兴安岭地区的公路运输,使得偏远地区不再“偏远”。以公路养护为中心,大兴安岭不断提升公路服务能力,对已经建成公路的养护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丰厚的成就:补公路坑槽9530平方米;处治水泥砼麻面12570平方米;完成呼玛至兴化段水毁工程,新林水毁防治工程工580立方米;处治沉陷570平方米;处治冰湖路面2570平方米,大兴安岭路政部门积极作为、查缺补漏,有力地保障了全区公路交通的通畅。2016年,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大兴安岭交通管理部门出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多个单位协调出动,处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2313起,检查车辆1.6万余次,将城乡公路超载超限率控制在1.13%以内,维护了林区的运输安全,保障了人民的出行安全。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1964年,约八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来到大兴安岭地区开始修建铁路,至此,大兴安岭第三次开发建设全面展开,突破了“高寒禁区”,让大兴安岭成为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从那时起,铁路与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时过境迁,经过多年的发展,铁路依旧是大兴安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并且变得越发忙碌。2016年,大兴安岭又新开通了K5193/4和K7149/50两列车次,11月28日,铁路相关部门对林碧线进行修缮,开通了林海至呼中57997/8次路用列车,极大的方便了大兴安岭地区人民的出行。据了解,过去的一年,大兴安岭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完成272万人;货物发送量完成318万吨,日均0.87万吨;装车完成49560车,日均136车。积极组织零散货物、一站整零及1.5吨小型集装箱运输。
曾经大兴安岭林区百姓从加格达奇去往北京,需要坐单程长达26个小时的火车,自从2008年、2012年漠河机场与加格达奇机场相继通航以来,有了民航客机,只需要四个半小时便可到达目的地,为大兴安岭百姓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据了解,2016年,大兴安岭两座机场各航班共起降4500余架次,旅客吞吐量达20余万人次,货运量为80余吨,实现全年安全运行,使大兴安岭的航空运输事业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