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6日讯 “风里雪里,只为把货送到你手里。”提起快递员,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快递小哥,这是男人干得活儿,黝黑的面庞、粗糙的手指,是行业里的“标配”。靠体力与耐力打拼的行当里,一个1984年出生的姑娘却坚持了下来,她叫李丹月,是一名快递“女汉子”。

李丹月正在分拣快递。
半年前入行户外分拣考验人
采访李丹月,是在一个星期天的午后,她正和母亲清理店外的残冰。皮肤白晳,戴着金色的耳钉,扎着马尾辫,穿着黑色羽绒服和天蓝色牛仔裤,白色的运动鞋擦得干净,单看外貌,很难把“女汉子”这个词汇和她联系起来,不过,她从事的行业却让这个头衔实至名归。
半年前,李丹月从朋友手里接下了一个片区,她和家人刚刚租下了一间门市揽件,屋里还没收拾好,货架上码放着将要发走的快件。分拣快递、入户派件是她每日的必修课。
年前没找到合适的门市,从总公司把片区的快件拿回来后,她和家人一直在冰天雪地的户外分拣,那段日子过得十分艰辛。特别是“双11”物流高峰,一上午就有近300件快递要送,那时候真是全家总动员,不仅她的母亲来帮忙,就连她的舅舅、舅妈也都上阵助力。当时天儿已很冷,冻得不行时,他们就轮班到附近的医院里暖暖手,“还是好人多,他们从没撵过我们。”李丹月感叹道。
李丹月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7点前来到东八条路的物流园,把辖区的快递找出来,回到市里分好快递就已经9点多了。快递员几乎没有休息日,李丹月每天最少要送二三十件快递,怕耽误下午上门收件,她要在下午1点之前把“到货”送完,忙时根本来不及吃午饭。刚开始的前半个月,累得不想吃饭,就想躺下休息。从生产后就未减重的她,居然在半年时间里瘦了20斤。李丹月现在已适应了这种工作强度,手能拎、肩能扛,大的行李箱都能送上楼,爬个六楼不在话下。
各样客户磨炼了她越来越坚强
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被埋怨、被奚落是常事,李丹月说,当快递员把她的性格磨好了许多,变得更坚强了。
让人快速成长的是痛苦,李丹月就是在和难缠的客户“交锋”中进步的。有一个小区电梯刷卡入内,陌生人不能上楼,她就把一个包裹放在了物业那,本是顺理成章的事,且她还通知了对方。可刚到家,她就接到快件主人的电话,质问她为什么没送上楼,现在包裹找不到了。“我告诉她包裹放置的位置。不久,对方又打来电话说,保安也帮着翻了,根本没有。”李丹月正在吃饭,听了这话,她放下碗筷赶到了那个小区,包裹就在她印象中的位置放着。保安说,确实有位业主下楼,但瞅了一眼,没有翻找,保安也未帮忙。李丹月再次给那位业主打电话,对方只是说,既然现在她在楼下,那便送上楼吧。
李丹月恍然,对方只是不满她未上楼送货,就编造了一个“包裹不见”的谎言。李丹月说,从那之后,她更小心了,放在物业或者其他地点前,一定会和对方反复确认好,即使对方不接电话,还要多打几个。发件时她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包装一定小心,只要有口的地方都要封好,不怕浪费胶带,万一路途破损,就要赔偿。
她说,快递员一般不想求人,但如果确实无法独自完成,会希望收件人可以搭把手,收件人认为送货上门是理所当然,可是当“楼层高”遇见“物品重”时,真的是无能为力。记得她的快递点收到一辆动感单车,要送到六楼,只有女主人在家。反复沟通后,还是找了朋友帮忙,才把物品送上了门。
坚信快递有市场日子更有奔头
快递员是份不折不扣的体力活儿,李丹月咋就想起干快递了呢?她回答说,大约是看到了行业的希望,虽然辛苦,但能赚钱养家,这样的日子有奔头。
李丹月在做快递前,在实体店卖女装,这几年她觉得生意不好干了,不仅“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还有赔钱的风险,只能重新选择个靠谱的行业,快递行业就这样映入了眼帘。牡丹江市的快递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收益不错。巧的是,李丹月朋友承包的快递片区想对外转让,她立马接了下来,成了该区域的代理。
小本经营,丹月走的是家庭模式。为了把市场做好,让更多人找她寄快递,她恨不得一天多出几个小时,儿子拜托给孩子的太姥照看,她的妈妈也到店里帮忙。采访时,丹月的妈妈一边把快递单子整理好,一边用扫描仪挨张扫描,“要不咋整,她太累了。”
丹月确实很累,丈夫去世后,照顾儿子的责任就落到了她肩上。自从干快递了,她只有晚上能陪孩子,她的儿子就提出放假时陪她上班,当孩子看她拽一个装满包裹的编织袋太吃力时,就拿出了两件自己捧着。“路人看见了问咋回事儿,他说:‘妈妈太累了,拽不动’。”听到这样的回答,李丹月觉得,她的付出是值得的,儿子的懂事,让她充满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