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一人捐献四人受益 肝脏肾脏角膜移植四台手术同日完成
2017-03-24 20:31:59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华虹 曹玥 杜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4日讯(李华虹 曹玥 记者杜筱)2月24日晚上,哈医大二院顺利完成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肝脏、肾脏和角膜的移植手术,一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一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以及两名身受眼疾困扰几十年的患者同日接受了移植,重获新生和光明。目前,接受移植的四人术后恢复良好,均已出院。

  2月23日上午,哈尔滨市一位因车祸导致脑死亡的女子在生命垂危之际经由家属一致决定做公民身后器官移植捐献,志愿者的肝脏、肾脏、双侧角膜移植均在哈医大二院成功完成,一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一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以及两名身受眼疾困扰几十年的患者接受了此次移植,重获新生和光明。目前,接受移植的四人术后恢复良好,均已出院,宣告四台移植手术圆满完成。据悉,这是继2015年后哈医大二院又一次同时完成两个以上的器官移植手术,标志着哈医大二院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有能力承担并能出色完成多个捐献器官移植手术。

  在这场生死时速的移植手术大战中,医护人员彻夜未眠,为了能高质量的同时完成四人的移植手术,哈医大二院5个高级别手术间同时开放,近百名医务人员昼夜不休,10多个科室紧密配合,12个多小时超负荷工作。一个生命的离世,在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泌尿外科、眼科的全体医护的努力下,为四位病重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据了解,2015年哈医大二院同时完成了心脏、肝脏、双肾和角膜移植手术,并且六个移植手术都非常成功。

  肝脏移植“稳切稳换”技术娴熟新一代“化工厂”完美运作

  今年53岁的生先生30年前偶然感染乙型肝炎,30年间身体没有出现过大的异样,对于乙型肝炎也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治疗。2016年末由于突然吐血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由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如果不进行肝移植手术,生命最多维持一年。2月23日下午,接到哈医大二院的电话被告知有肝源可以为其手术,生先生立即前往医院。

  24日下午15时生先生被推进手术室。此时,供体的器官已切除后转至器官修剪手术间,进行紧锣密鼓的精细修剪。

肝脏移植手术现场。

  16时30分手术正式开始。为保证患者在术后的生命质量,需要在出血量少的前提下将病肝取出,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主任崔云甫教授、邰升副主任、钟翔宇主任医师和王志东副主任医师全神贯注高度配合,用近4个小时时间将病肝成功切除。新肝移植手术非常顺利。25日零时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20多名医护人员在无影灯下奋战了近八个小时,滴水未进,手术成功后他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据崔云甫主任介绍,由于肝脏周围的管道口和吻合口较多,手术难度较大,并且患者自身的侧支循环的血管粗大,所以为避免碰到血管导致大出血,医生在切除病肝时要十分精细,耗时较多。此外,他强调由于此次的供体年龄较小,所以肝的大小只有1300立方厘米,而患者其自身的肝有1500立方厘米,因而小肝换大肝会有血管、胆管孔径不完全匹配的风险,并且供肝自身还存在肝动脉变异,这也给修剪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但是这些困难都在医护人员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解决了,手术十分成功。

崔云甫主任为生先生讲解肝脏移植手术情况。

  25日下午病人恢复意识,28日转回普通病房,没有出现早期并发症,进食和行动情况良好。经过一个月在医院的疗养,生先生精神状态饱满,身体恢复情况非常好,整个人和之前的状态截然不同,已于3月24日上午顺利出院。

医护人员送别生先生出院,崔云甫主任向他交待术后恢复期的注意事项。

  崔云甫主任介绍,哈医大二院的肝移植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在哈医大二院肝胆外科专家的带领下,先后完成各类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14例,目前哈医大二院肝移植存活时间最长为20年,患者生活质量非常好,并且手术10年后还喜得贵子。

  肾移植手术成功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术前多种预案保证角膜移植完美效果

  46岁的金先生因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有一年半的时间了,然而对于病重的他来说血液净化治疗只能延续生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接受肾移植。

  哈医大二院泌尿外科一病房主任祝清国教授、王海平副主任、金承洛副主任医师、赵亚昆副主任医师等医生将供体的左侧肾脏移植到患者的右侧髂窝,动静脉及输尿管一次性吻合成功,手术十分顺利,移植肾脏开始工作,共历时3个小时。

  祝清国主任介绍,肾移植手术成功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和劳动。哈医大二院肾移植手术开始于70年代。至今已施行肾移植手术500余例,其中活体肾移植50余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手术7例。

  肝移植与肾移植手术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下午16时20分角膜移植也在第三手术室井然有序进行着。

  移植手术由眼科副主任齐艳华教授、曲利军主任医师和宋武莲副主任医师共同完成,手术非常顺利,两次移植分别用时约40分钟。齐艳华教授表示,在术前为两位移植患者都提前制定了多种手术方案,其中,王先生的移植手术中为了避免术后继发青光眼的发生,术中对粘连于角膜的虹膜进行充分细致的分离,促进眼内房水循环通畅,术后效果很好。

角膜移植手术现场。

  据曲利军介绍,接受角膜移植的两位患者都是深受眼疾困扰几十年的患者,手术一周后进行复查,失明患者于女士的视力提高到0.4,并且会逐渐好转,另一位患者王先生避免了因角膜穿孔而眼球摘除的痛苦,术后效果良好。

  据了解,哈医大二院眼科已有20年的角膜移植历史,在技术上已经非常娴熟,所以眼科现在致力于提高角膜移植后的生活质量,在术前会综合患者整体情况来制定多种预案,使患者在术后能真正的不再受眼疾之苦。

  器官捐献:让人生光荣谢幕,用躯体架起通往爱心天堂的桥梁

  器官移植是医学科技进步的结果,给某些脏器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是器官移植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不是来自技术水平,而是供体缺乏,由于我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传统思想深植人心,很多人认为逝世后捐献器官是“不孝”,所以器官捐献人数并不多。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过150万人,但其中只有1万人能够幸运地等到供体,其余99%的患者只能在等待中逐渐绝望。

  从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这是器官捐献面临的挑战更是对人性的呼唤。“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与重量不应体现在逝去后是否能风光大葬,而是在化作一缕青烟后为世人留下了什么。器官捐献可以看成是一场生命的延续,虽然躯体与灵魂已经化为无形,但是身体的一部分却依然富有生命力的存活着,对于逝者的家属来说也是另一种慰藉。

  器官捐献者,让人生光荣谢幕,让爱与生命的接力一直传递,期待更多人加入这个特殊而伟大的群体。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