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大姐"的信给男子温暖和方向 通书信成精神支柱
2017-03-25 09:42:48 来源:大庆网  作者:华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5日讯 家住大庆市登峰家园63岁的李长林,一辈子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当年在肇东文化馆工作的老大姐佟伟。

  他的青春岁月,因佟大姐的鼓励,变得热血沸腾。

  结婚后,也是佟大姐的帮持,使他离开家乡到外面闯荡。他早已把这个姐姐,当成了亲姐姐,把她的信,当成了家书。

大姐的来信,成了李长林的精神支柱。

  关心鼓励农村青年创作

  李长林20岁左右,在肇东乡下务农。

  文学梦,一直在他心里燃烧着,为此,他经常写作到深夜,第二天,再骑上自行车,到三十里外的县文化馆送稿子。

  也就是在那时,他结识了比他大五岁的佟伟大姐。佟大姐有亲和力,口才好,是当时县文化馆的创作辅导员。

  “吃没吃饭呢?大姐请你吃饭!”每次骑到县文化馆,佟大姐看完他的稿子,都会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哪儿写得精彩,哪儿还有不足,辅导完,佟大姐就会嘘寒问暖,不是请他吃饭,就是临走时硬塞进兜几斤粮票,或者给装几斤挂面、半袋子大米。

  佟大姐的热情,让李长林心里无比温暖,他常感动得热泪盈眶。那时,佟大姐经常说:“在这些农村文学青年中,李长林写得最好。”

  佟大姐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灯,照亮了李长林的人生。

  指路携家来到大庆发展

  那年夏天,李长林去县文化馆,没有看到佟大姐,他很失落,就像是精神支柱被突然抽走一般。

  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他就收到了佟大姐的信。佟大姐说,她在大庆创办了一份杂志,鼓励他继续写作。

  通信一年后,一次,李长林在信里诉说了生活的苦闷。佟大姐回信给他指出了三条路,一是在农村当民办教师,二是到机关当办事员,三是到大庆打拼。

  考虑之后,李长林选择了第三条路。

  他毅然携全家来到大庆。开始的时候,他在佟大姐等人创办的杂志做编辑工作。后来,他盖大棚种菜,一种就是十多年。开始种不明白,他就买来相关书籍钻研,实践加理论,后来达到了农业技术员的水平,日子也越过越好。

  通信书信成了精神支柱

  几年后,佟大姐去了哈尔滨,创办了另一份杂志。李长林仍旧和她有书信往来。

  长林:

  你好!来信收到了,很亲切,也有很多鼓舞,因为它来自那片热土。

  你对我的评价太高了,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责任感、义务感强的人,自找苦吃,主动去挑担子。

  我的杂志明年将出版小学版,相信你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高兴的。我力争元旦回去多待三五天,那时,咱们姐弟再聚。

  佟姐

  2000年11月23日

  李长林说,种菜之余,他一直没有放弃笔耕。种菜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大姐的信,给他温暖,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因为佟大姐,我才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李长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