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十年赢得“兴凯湖”稻香飘
2017-03-26 07:19:0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邢世国 王坤 孙伟民 狄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才琳娜公司的水稻加工园区一角。记者孙伟民摄

  黑龙江日报3月26日讯 春暖花开之际,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洛里地区从事境外农业开发的孙艳,开始新一轮的丰收畅想。如果不是听她谈起在境外开发的种种,你很难将眼前这个个子不高,身子纤弱的女生和她的庞大“产业”联系在一起。

  最早时,俄语专业毕业的孙艳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的一家蔬菜市场卖大米。随着对大米市场行情的了解,2007年,孙艳萌生了种大米自己卖的想法,这一干就是10年。付出的努力终有回报,如今,孙艳的俄罗斯才琳娜经济贸易有限公司仅投资就已经达到1个亿,有2个水稻种植分场,一个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储粮食1万吨、年加工水稻3万吨加工园区,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公顷,有员工120余人,其中有中国农业技术工人七八十人,俄罗斯雇员30名左右。国内外先进配套大型农机具近200台套,烘干,水稻精加工生产线,仓储,运输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总额达3600万元,年可创产值3500万元。

  孙艳说,她租种的水田都在兴凯湖的周围,与密山遥遥相对。这里的气候与密山一致,每年稻籽都是从中国拉来的。后来在注册大米品牌的时候,她脑子里第一个冒出的词儿就是“兴凯湖”。如今,独立的水稻加工生产线,生产的在当地可以直接销售,注册的“兴凯湖”牌大米在俄罗斯全境销售供不应求,农产品销售到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勘察加等地,实现了种养加销一条龙,并且在乌苏里斯克建立了销售公司。

  如今的孙艳已经融入了异国他乡的生活,和当地人相处的十分融洽,在去往农场的路上,她在不停地接电话,中俄语交替会话,维修的、收水费的、捎东西的,她总是能圆满快速的处理完。精通俄语的孙艳和俄罗斯人打交道驾轻就熟,她说俄罗斯人做事情很慢,但是这也是俄罗斯人做事讲规则的一面。在俄罗斯生活了近30年的时间,冬天她会帮着农场附近的村庄村民扫雪、清路,夏天她会主动帮着村民送水,学校、幼儿园有啥运动会、公益活动都会叫上她,她也把水稻加工园区加工后剩下的米糠、碎米等,无偿送给村民养猫喂鸡。现在,她的一双儿女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大学读书,而在冬闲时节,她和家人们也会生活在乌苏里斯克。

  去年,孙艳在离农场不远的国道边,建了一个牧场,养了290头奶牛。这成了她事业的新重心,小小个子的孙艳总是喜欢挑战自我,她说,现在境外农业开发的事情都已经上了轨道,不用太过于操心,但是我还年轻啊,不能就此啥也不干了,那样我就会加快衰老的。说着,她开朗的笑了起来。

  密山市长高运禄告诉记者,如今孙艳的才琳娜公司在境外投资方面是目前鸡西最具有规模的企业。密山市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对俄农业合作,开展粮食回运加工。同时,在境内建设蔬菜村,推进果蔬出口基地建设,打开果蔬出口通道和俄罗斯市场。

责任编辑:张广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