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4月5日讯 4日,记者从哈市殡葬管理部门了解到,清明小长假三天,市属各殡仪馆和公墓共接待祭扫市民40多万人次,车辆104700多台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万多人次和近3万台次。
据统计,从3月18日至4月4日,整个清明节期间,市属各殡仪场馆共接待祭扫市民100多万人次、车辆27万多台次,较去年同期祭扫市民减少9万多人次。自驾举家外出祭扫市民明显增多,车辆比去年增多4.2万余台次。
“今年祭扫集中接待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26日和4月2日、3日,错时错峰祭扫的观念深入人心,整个接待期未发生大面积车辆拥堵、踩踏、治安及火灾等事故,祭扫秩序明显好于往年。”哈市殡葬事务管理所所长常利平介绍,今年哈市清明祭扫人流车流相对更为平均分散,加之清明小长假,哈尔滨天气晴好,三天祭扫人数比较均衡,使祭扫工作压力有所缓解。
明西园公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前来墓园祭扫的市民选用鲜花的明显增多。富贵山莊生态陵园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无论是绢花还是鲜花,用在墓碑前摆放花束的方式来寄托哀思的市民占到了祭扫人数的九成。黑龙江省乾坤园客户服务部李经理告诉记者,陵园在今年清明节期间设立了签字墙,市民可将对故去亲人思念的话语写在上面寄托哀思,陵园还采用工作人员的手机与客户实时通话,通过微信实时祭扫的方式,帮助无法赶到现场祭扫的市民完成心愿。
皇山公墓推出的风铃和祈福牌祭祀和在中央大街举行的第三届清明诵读诗会为这个清明节增添不少亮点。皇山公墓主任李赞介绍说,这个清明节,几乎所有祭扫市民都带着一支或一捧鲜花前来祭祀,明显多于往年。
据统计,今年清明选择祭思卡和黄丝带的市民均增长了一倍多,鲜花、音乐、卡片、黄丝带等文明祭扫方式成绝对主流。另据殡葬管理部门统计,在哈市7个主要祭扫场所,由于市民多采用环保祭祀方式,使得今年垃圾量减少三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