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大剧院 新地标撑起文化新天地
2017-04-05 11:12:1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天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伊戈尔王》剧照。

  黑龙江日报4月5日讯 去年3月20日,《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作为哈尔滨大剧院正式运营的首场演出,拉开了该剧院演出的大幕。时隔一年,今年4月1日,哈尔滨大剧院再次以《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来为自己“庆祝周岁生日”,因此这场演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哈尔滨市的新地标,用“颜值”和“内涵”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戏剧爱好者来此“朝圣”,更吸引了大批游人来此观光。

  新地标引来“朝圣者”

  4月1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大剧院采访。入春,万物正待复苏,哈尔滨大剧院在这一片北国独有的湿地风景之中,大气流畅的外形与周围景观浑然一体。

  距离演出开始还有两个多钟头,外面就已经来了好多观众,市民付女士说:“每次来大剧院看演出,我都要提前来,趁着未开场,在外面和朋友散步聊天,在这样的环境里散步很是惬意。”实际上,和付女士一样,来哈尔滨大剧院散步、游玩成了市民和游客的“必修课”。

  距离演出开始,还有1个多钟头,付女士和朋友进入剧院,参观剧院、拍照留念……付女士告诉记者:“每次来都要拍照,剧院里的设计非常棒,我每次都拍不够。”在哈尔滨大剧院看戏、拍照、晒朋友圈……无论是游客、还是市民都觉得这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高“颜值”的哈尔滨大剧院建成伊始,便登上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权威知名建筑杂志的封面并被报道,更被著名建筑新闻网站ArchDail y评选为2015年度世界最佳建筑之一,且是当时中国唯一获奖建筑。

  名气在外,国内外的游客和专业建筑师更是纷纷慕名而来,宁波建筑设计院的张杰斌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无论国内外,几乎每本专业的建筑杂志的封面上都刊登过它的照片,我们很想到现场实地参观一下。”为此,他和朋友们专程从宁波来到哈尔滨,第一眼看到实景后,他由衷地说:“非常震撼!如果不亲身来此,亲眼观看,肯定会非常遗憾。”

  有“颜”更要有内涵

  哈尔滨大剧院绝不“徒有其表”,其丰富的“内涵”则是由一部部戏剧演出构成的。

  “世界男高音之王”卡雷拉斯、“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克里姆林宫国家芭蕾舞剧院带来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三部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史诗级的歌剧《战争与和平》、欧洲话剧巨匠陆帕的《英雄广场》、英国国宝级舞台剧《战马》、俄罗斯经典歌剧《伊戈尔王》……世界闻名的音乐家、国际知名的艺术团体,纷纷登上了哈尔滨大剧院的舞台。从去年3月20日第一场演出至今,哈尔滨大剧院已经上演了200余场演出,场场精彩的演出让冰城乃至全省的百姓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饕餮盛宴。

  “我们的剧目绝不局限于音乐类,而是涵盖了话剧、舞台剧、儿童剧等多个类型,这样才能让每个市民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哈尔滨大剧院院长钱程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上演的戏剧都极具“分量”,有的剧目不仅是国外各大戏剧节的开幕大戏,更是将全球首演定在了哈尔滨大剧院。

  哈尔滨市民张威告诉记者:“哈尔滨大剧院每部大戏,我都会去看。这些剧目让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这些世界级经典剧目,不仅打开了哈尔滨市民的“眼界”,也更让这座“音乐之城”名副其实,助推哈尔滨的知名度迈上了新台阶。

  改变冰城人的生活方式

  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在哈尔滨大剧院演出结束时,曾表示:“一个剧场可以培养一个城市的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梧桐树能招来金凤凰一样,哈尔滨新的有国际知名度的地标建筑——哈尔滨大剧院,也能吸引世界最优秀的演出团体,让哈尔滨人融入世界。”正如他所讲,哈尔滨的观众在近距离欣赏国内外著名戏剧的同时,也在接受着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4月1日和2日上演的《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两场演出全场爆满、不久前上演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一票难求、即将上演的《大宅门》也正在火热开票中……一年多来,几乎每场经典演出都被冰城市民热捧;《英雄广场》、《理查三世》、《阿波隆尼亚》……一些欧洲先锋戏剧虽然小众,却也有不少的忠实拥泵,著名诗人桑克告诉记者:“这些欧洲戏剧才是真正的戏剧,而且是改变我们的戏剧观念的戏剧。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哈尔滨才值得我们如此留恋与期待。”

  哈尔滨大剧院悦享群500人、哈尔滨大剧院粉丝一群500人、哈尔滨大剧院粉丝二群500人、哈尔滨大剧院朗诵爱好者500人……哈尔滨大剧院的粉丝人数众多!组建了多个哈尔滨大剧院粉丝群的群主告诉记者:“因为高雅艺术的力量,让我们凝聚在这里。我们还将举办更多的观剧观影活动,用艺术滋养心灵,让艺术改变城市,我希望我们能做城市高雅艺术的推动者、健康风尚的引领者!”

  哈尔滨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惠音表示,哈尔滨大剧院为哈尔滨搭建了非常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它推动了哈市整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质量的提升,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新台阶。

  她说:“大剧院还为哈市文化人才发展搭建了平台。我们的‘音乐之都’有着丰富的音乐底蕴,有了大剧院这个平台,将会留住更多的音乐与戏剧人才,同时,也会让更多人才‘走进来’,这样势必会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同时,刘惠音建议,哈尔滨大剧院是公共文化设施,应该更好地体现其公共服务功能。“除了引进国内外的高端经典演出,也应该积极联合本地的音乐团体和艺术院校,作为新剧目发布平台和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并开展针对中小学、高校的专场演出。”

责任编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