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3日讯 木刻楞、地窨子、马架子、马厩、地窖、战壕……日前,记者跟随94岁的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及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们,一起走进位于我省兴隆林业局辖区内的“东北抗联鸡冠山密营遗址群”。
虽然已历经近80载,但遗迹清晰可见。兴隆林业局副局长苗元庆介绍,“东北抗联鸡冠山密营遗址群”发现于2015年7月,2016年,中国军事专家考察团对“东北抗联鸡冠山密营遗址群”进行了论证,结论为该遗址群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北抗联密营遗址面积最大、军事设施最完备的罕见战迹地。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遗址保护单位。
在兴隆林业局有一支东北抗联鸡冠山遗址群搜寻小分队,队员张旭生说,从2015年到现在,他们在密营遗址群抢救性挖掘出武器类如子弹壳、炮弹皮、土炮等,战马用品类如马蹄铁、马镫、马环等以及通讯设备类、陶瓷类、食品类、生产工具类、日军使用的物品类等十大类百余件遗物。
苗元庆介绍,密营群面积大约500余平方公里,分布有小鸡冠山颠簸掌密营,大、小转山子密营,沙河沿岸密营,此外还有种植区、仓储区、战地医院及秘密联络点,是集密营、军事基地、后方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军事设施,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抗联对日斗争的整体战略布局。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鸡冠山根据地是当年北满地区松花江两岸对日斗争的中心根据地,其发挥作用、历史功绩名列于已知的北满四大根据地之首,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等东北抗联著名将领都曾经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
冒着高温,老战士李敏坚持上山在遗址群查看地窖、战壕等战迹地,她说,这就是当年激烈交战的战场,应该让后代们都来看看。“东北抗联鸡冠山密营遗址群”对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中华民族抗战精神,认识东北抗联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与贡献具有重要价值。这一遗址群是整个东北抗联的有机组成、历史缩影和精神体现。我们有责任把它保护好,把这段历史好好传承下去,让世人铭记,让后代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