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中林模式:央企民企地方共赢样本
2017-09-15 10:08:4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魏林 李慧颖 桑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9月15日讯 这个夏天,32岁的林金天在两个方面谋划自己生意大发展:其一,开行一个专列,每2.5天用42节车皮运送家具配件从绥芬河到四川和广东。其二,签约国林木业城四期,租赁11栋厂房,上新设备,他的东旭木业就能升级为木业精加工企业。

  林金天是绥芬河国林木业城内从事木业加工的小老板。4年前,他还挤在绥芬河的道边做加工,如今他拥有近万平方米的厂房,年产值过亿元。

  年长一些的王晓东也未敢想过自己的奥润木业从经费困难到产值增加3倍仅用4年时间。“赶上了时运,一不小心产值达5000万元,成了规模以上企业。”

  这时运,就是2014年进驻国林木业城的决定。听说国林木业城承诺给入驻的中小企业提供安保、消防、环保、108座干燥窑烘干木材等保姆式服务,王晓东立刻来了兴致。更吸引王晓东的是国林木业城有一家只针对落户企业服务的贷款公司,贷款资金规模达1.5亿元,只需看企业销售情况,就可为企业垫付进货资金;还能仅凭进料库存,就为企业加工贷款。这对于经常挤占资金达半年的木业企业而言犹如雪中送炭。有了这个便利条件,王晓东贷款买了加工设备,厂房扩大了一倍。

  更让人惊喜的是由于入驻了55家木业加工企业,形成了产业聚集,客户来到绥芬河就直奔国林木业城,为入驻企业带来了大量商机。现在,王晓东的奥润木业板材月产量达7.5万平方米,是2014年的二倍。

  有了聚集效应,就能做产业链。徐振江原本只做单板加工,竞争激烈,在国林木业城的劝说下开辟了木艺加工的生产线。现在他用园区内加工木材的边角料制作酒架、菜板、手机架等小产品效益更高。

  4年,3个人的生意道路都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国林木业城带给口岸城市绥芬河的改变——一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共赢的“中林模式”。

  2014年,由央企中林集团和绥芬河友谊木业投资25.5亿元合作建设了国林木业城。凭借央企的资金优势和民企的灵活管理,国林木业城搭建仓储、加工、物流、融资和展示信息交易五大平台,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摆脱缺资金、愁销路,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困境,吸引了绥芬河一批木材加工企业入驻。绥芬河的木材加工业自此走上快车道。据绥芬河市工信委主任王立军介绍,绥芬河市目前共有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2家来自国林木业城,其中有7家企业是去年新入规企业。

  2014年绥芬河市加工木材260万立方米,2016年加工369.1万立方米,增长了41.9%。绥芬河正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最主要的进口木材加工交易和物流信息中心。

  民企发展,地方受益,中林集团也收获满满。国林木业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广说,在我国对东北地区木材全面实施禁伐后,面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木材资源全面合作开发和承接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中林集团发展的重要目标。国林木业城也的确扛起了这一任务——凭借绥芬河的口岸优势抢占市场先机,打通木材交易进口通道,建立国家木材储备加工交易基地。2016年,国林木业城实现营业总收入62亿元,工业产值20亿元,进口贸易额2.07亿元。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工业产值10.6亿元,进出口贸易额1.5亿元。如今,国林木业城一二三期工程投入运行,四期预计2018年9月完工。国林木业城也成为中林集团的成功样本,拟在黑河、天津、岚山、张家港、深圳、瑞丽等国家重点口岸、港口城市建设8~10个基地,搭建境外活立木储备、境内木材储备、加工制造、物流交易于一体的合作共赢平台,实践着中林集团成为中国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木材原料供应商的梦想。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