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做一颗铁路上神圣的螺丝钉
2017-09-27 18:00:52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我是来自哈尔铁路局哈尔滨工务机械段检修车间的刘伯松,感谢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在这里相聚,分享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人们把当今铁路上的大型养路机械,形象的比作穿行在钢轨上的“机器人”,也有人把检修车间,比作是大型养路机械的“医院”,那么我们这些维修工人自然就是这个医院里的“医生”。我是这样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

  一、结缘维修,兴趣是工作的敲门砖

  记忆中最早的一次维修是在12岁的时候,家里有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图像上下翻动,无法正常观看,那时的我就对机械电子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决定自己来维修这台电视。我央求我妈去书店给我买了维修电视的书,又买了一个万用表,一个电烙铁,我的维修之路,从此开始了。正是因为一直以来对电子、对机械的这份热情,技校毕业之后,来到工务机械段,成为大机队的捣固车司机。由于当时没有大型养路机械的专门检修车间,机械出故障时只能靠机组人员自行维修,队里的领导看我有一些电路维修基础,就指派我负责本队的电路维修工作,中国有句古话: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以说,我当时就是靠着这股不怕虎的虎劲一天到晚拆了修,修了拆,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机器修不好,我就不眠不休,所有的休息时间都耗在了维修上,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对带过我的老队长由衷的说一声谢谢,正是你们对我的信任,鼓励了我对维修的热情,也锻造了我在维修旅途上的第一次技术跨越。

  二、寒暑十年,铁杵磨针变“刘大拿”

  2005年,检修车间成立,急需一批技术人员投入到生产中,我有幸被调回。从那时到现在,整整十年的时间,我始终在这个领域工作,可以说跟机器打交道的时间远远超过与人打交道的时间。刚回检修所时,全段只有大型机械三十多台,发展到今天的上百台;从那时的捣固车、整形车、清筛机、稳定车等设备,发展到今天新增了大修列、道岔捣固车、捣稳车、打磨车等新型机器。为这些价值上亿元,具有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养路机械把脉治病,是个不小的挑战。在工作中,我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如果固步自封,我不仅无法胜任这份工作,而且最终会被新技术所淘汰。于是三十岁的我,又一次开始了学习新技术的历程。白天,我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各种机械的检修技术,积累实战经验;下班后找来一本本厚厚的机械书籍一点点的研究。《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原理和维修》、《机械设备检修工艺》、《电器设备原理》,现在回想起来,也记不清看过多少这方面的书了,同时,我真心的感谢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网络信息的海量化,为我解决难题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就这样,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最终用理论帮助实践走向成熟,一次又一次的反复钻研,不仅是对我技术上的考验,更是人生的一种淬炼,机器坏了,修上了,心里自然开心,修不上,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丢人的,今天解决不了的问题,明天接着解决,明天解决不了,后天接咱着干,只要有维修希望,就从不放弃。正因为这种对机器的喜欢与热爱,我在一次次的受挫后一次次的崛起,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使我对大型机械的电气、制动、液压、风动等各个系统的维修做到了得心应手,同行和伙计们戏谑的管我叫“刘大拿”。这个称呼里包含了大伙对我尊敬与爱护,更印证了一段挥汗如雨的岁月。

  三、破解难题,提高技术推进工作

  大家都知道,大型养路机械在维修线路过程中,大型设备的状态好坏,直接关系到维修后线路的质量。我们段有一台奥地利进口的道岔捣固车,它的技术含量在当今大型养路机械设备中也是首屈一指的。然而,这么先进的机械,在进行道岔捣固作业时,作业精度总是不够。经过排查发现是一块电路板有故障。但是对电路板测量时又没有发现问题,这使维修陷入了僵局。为了彻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我吃住在现场,机器作业时我细心观察各仪表显示,作业后针对仪表显示分析故障原因。终于发现了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就是电路板温度变化,板上的运算放大器的参数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作业精度的欠缺。经过反复比对和实验,我替换上高精度、低温漂的放大器,问题彻底的解决了。这一发现也为同行在解决类似故障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大型养路机器设备上的燃油暖风机,一到秋冬季节总出故障,有些在现场修不上,就得返回检修车间维修,而检修后装车的成功率当时只有50%左右,一来一往,不仅耽误了时间,还无法保证复修率,现场操作的工人冻得苦不堪言,我自己也是从现场走出来的,工人们工作中的每一份辛苦,我都经历过,所以,更能体谅。那时,我就一门心思,必须为工人们解决保暖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带着班组的伙计们,设计制作了暖风实验台,暖风装置维修后,先在试验台测试是否修好,再经过磨合期性能稳定了,最后装上车,使检修后装车的成功率从50%一下子提高到100%,暖风再没有返修的了。

  在京哈提速会战期间,我经历了一次人生最繁忙和最严酷的考验。在整个施工会战中,全局集中了涉及提速工程的各个单位和部门,每天数百人协同作战的施工现场紧张而繁忙。由于是冬季施工,在现场临时搭建的车库没法达到机械要求的温度,每天在现场作业的十多台大型设备,因超低温故障频频发生,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能及时排除故障,我每天就穿梭在上百里的提速工地上,随叫随到,确保第一时间把故障解决在现场。工友们也对我竖起大拇指说:伯松是把好手,手到病除。现场有伯松守着,我们就放心了。

  铁路人都知道,对干线进行“开天窗”封闭区间施工作业,是严格受到时间限制的。一旦机械发生故障不能作业,这势必影响“天窗内”的作业量,为了更好的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当时段领导果断成立110紧急故障抢修平台,我和车间的几个技术骨干,同时被纳入了这一平台工作,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无阻,所有人员做到现场随叫随到,在最短时间内为现场排除故障。从而达到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有效工期的目的。

  故障处理的多了,慢慢的自然积累了一些经验,检修车间和现场的一些年轻工人,也愿意跟在我的身边学点东西。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个人不善言辞,说话又直,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可是机器帮我完成了这个难题,架起了一座我与人沟通的桥梁。从2012年开始,在冬检时,我一方面检修机械,一方面担任机械操作手的培训教师,把自己在学习中获得的理论和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教给他们。多年来,我和工友和伙伴们交流、分享技术经验,攻克、解决技术难题,同荣辱,共进退,一路走来,一句话,感谢有你。

  四、团结协作,撑起劳模创新班组

  2014年7月,我工作的检测班组被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虽然工作室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但是我深知,我一个刘伯松撑不起这份荣誉,而是我身后检修车间所有的兄弟和大机人共同用汗水托起了这个光荣的称号。荣誉只代表着过去,我和工作室的成员,紧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多的配件维修和改造的技术攻关中。

  大型养路机械上的空气干燥器,每台造价2万多元。以前坏了,就整个换新的。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后,我们把仓库内的废旧空气干燥器折腾出来,分解后重新组装研究原理,最终修复空气干燥器6台,节省资金十多万元。

  捣固车上的计算机液晶屏损坏后都是整体报废,一个得三万多元,报废太可惜了。为了降低这项成本支出,我找来了液晶显示器方面的图书和资料,组织班组人员边学习,边维修。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大家共同研究,发现经常损坏的是液晶面板、高压灯板等配件。我们找遍整个市场,终于找到了经过改造后可以使用的配件,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修复液晶显示器11台,每台花费不超过3千元,为全段直接节约成本30余万多元。我们还将损坏的电路板和传感器收集起来,一点点检查,修好,重新使用。每年,“再生”电路板40多块,传感器70多台,十年来我们班组累计节省资金多达1000万元。

  多年来,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把抢修、检修作为工作的根本所在,视节约、创新为工作的命脉所在,为此,我不断的做着一次次尝试和努力,并有幸做出了自己的一点点贡献。社会也给予了我无上荣光,2015年5月,我荣幸地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亲耳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将继续坚持创新创造、不懈努力奋斗,用创造性的劳动充分展现新时代工人的崭新风貌。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彭佳丽

【专题】“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