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青春践行支教梦
2017-09-27 18:00:50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姜佳奇,东北农业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龙里服务队队长、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7月,我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在贵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这一年支教路上砥砺逐梦的点点滴滴。今天我汇报的题目为《青春践行支教梦》。

  倾心教学,传道授业播种希望

  我所支教的学校是龙里县民族完全中学,日常教学是支教团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到达支教学校以后,会计专业的我被分到了八年级的3个班教授政治科目,由于专业不同,课本不熟悉,教的又是承上启下的八年级,所以我每天在讲课前都要把所有内容自己学一遍,书上和练习册上的每道题都认认真真的做一遍,为了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学习的更详尽更精准,让乏味的课程更生动更新颖,我常常备课到深夜,这样一坚持,便是一学期。也常有老教师对我说既然是支教老师,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我却始终不这么认为,支教是我的梦想而不是一项单纯的任务,这一年我始终不忘初心,用心教学,为的是对得起自己执着的支教梦和一份质朴的志愿精神。

  在这绿水青山环绕的三尺讲台前,我付出着,也收获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三个班级的政治单科成绩都取得了喜人的进步,这样的硕果,既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收获,也是对我付出心血的最好肯定。“姜老师,我长大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帮助更多的人。”“姜老师,我想上大学,今后回来当老师!”学生们的话,激励着我在追逐支教梦的路上不断砥砺前行。

  真情付出,贴心关怀学生成长

  除了完成好教学工作,我还在支教学校兼任团委副书记,以及学生会、国旗护卫队和文学社的指导教师。在这个并不大的校园里,很多孩子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孩子们在精神和生活上缺乏应有的关怀,令本就躁动的青春期更加迷茫。在支教这段时间里,我主动找同学们谈心,从他们自身成长的烦恼,到在班级里如何更好的与同学相处等细琐问题,他们喜欢主动和我交流,我也用心耐心的为他们一一答疑解惑。我很庆幸自己不仅被他们当做老师更被他们当成是朋友,我愿为他们的成长前行指引方向,指点迷津。我相信支教期间的关怀之心定能播下火种,在学生们的成长道路上传承光明。

  一年以来,我精心策划开展了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题活动近20场,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提升孩子们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文明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为同学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战场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与学生共同走进了那段让中国人民痛彻心扉的岁月,让同学们守卫良知,奋发图强。在“月圆中秋夜·浓浓志愿情”伴留守儿童过中秋活动中,我联系了爱心企业为我支教学校的全部留守儿童发放了月饼、苹果和牛奶等礼物,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浓厚的节日氛围,当听到孩子们一声声真挚的“谢谢”,看到他们一张张质朴的笑脸,让我和活动参与人员十分欣慰。在每一场活动中,从前期的筹划,到物资的筹备、清点、搬运、发放,我都身体力行的参与其中,为了让活动更加顺利完满,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也是家常便饭,但我从没有觉得苦、觉得累,反而觉得很充实。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学生们切实的帮助与支持,使我在践行支教梦的路上走的每一步也都更踏实也更坚实。

  踏实创新,点亮孩子心灵之窗

  除了教好每一堂课、开展好每一项校园活动,我总是还想为学生们做的更多,再多。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便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对学生们给予无私的帮助。我带领我的团队在往届支教团工作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创新性的开展了一系列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西部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近一年以来,我参与组织开展各类关爱活动30余场,累计受益3500余人次,其中:参与运营由贵州团省委建立的贵州省第一间也是目前唯一一间“蓓蕾守护”活动室,我和我的队员针对蓓蕾女童的实际情况为她们制定个性化的“蓓蕾守护计划”,累计帮扶达1300余人次,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张朝晖、贵州团省委书记涂妍等领导在“蓓蕾守护”活动室调研时对支教团活动的开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刺梨映像”助梦观影团项目,一年内累计为350名孩子没有机会走进电影院的孩子们提供了免费观影机会,让他们去观看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电影,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为了保证这个项目持续开展下去,龙里团县委、龙里县星空影城和我们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同建立了“刺梨映像”公益教育基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孩子走进电影院;“纸风筝”亲情信使项目,每月定期将留守儿童近期学习和生活的照片连同孩子亲自写给父母的一封情感交流信,寄送给在外工作的父母,让在外工作的父母了解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听到孩子平时在电话里不愿说出的心里话,我们累计为170余名留守儿童搭建了与父母真情沟通的书信桥梁。“一城一名悦中国”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我们通过原创幻灯片、明信片、视频,以讲解、问答、游戏和观影等方式,带领600余名农民工子女领略大美中国,该项目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在参赛期间我们团队向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尹冬梅等领导汇报了项目开展情况并得到了领导与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与支持认可。

  作为志愿者,虽然我们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无法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物质帮助,但我愿尽己所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用真诚的心温暖他们,还孩子们一个童真的笑颜,这便也是我践行支教梦的初心。

  凝聚力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

  我来到龙里后,便一直积极投身于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包括进村入户慰问孤寡老人、关心留守儿童、调查社情民意以及配合爱心人士发放爱心物资和资金等。我经常会跟随团县委扶贫工作队到定点扶贫的打夯村走访贫困户,给他们讲政策、想办法、谋出路,并给他们带去慰问物资;我和我的队员还会定期到村级小学送课下乡并开展慰问活动,例如: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时开展了“爱心温暖童年快乐伴我成长”关爱山区儿童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利用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处募集到的价值15000元的物资,为龙里县三个村级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了节日的礼物,为一个村级小学安装了投影仪,让他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上课,丰富课堂形式。

  这一年,龙里县的每个乡镇就都有着我踏实践行支教梦的脚印,累计为贫困户、服务学校以及部分村级小学直接或间接争取到资金或物资共计价值15万余元。从来没有想象过原来我能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这么大的作用,用心投身公益帮助他们让我突然觉得被需要,能让贫穷落后有所改变,这种个人价值感的体现与幸福感的充斥到现在还存留在我的心田,扶贫路上所有不言不语的用心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一年,我们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入选了贵州省文明办评选的2017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贵州好人榜,我们团队的西部故事被新华网、中国青年网、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都市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或团属网站报道70余次。我本人也获得了“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贵州省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龙里县优秀青年志愿者”、“龙里县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支援西部的这一年,每一场精心策划的活动,每一次集结爱心的捐赠,每一道山间家访的风景,每一个熬夜加班的夜晚,一段段经历,一幕幕回忆,一帧帧定格,瞬间便是永恒。曾有人问我是否后悔选择到西部去,此时此刻我想说,如果时间倒流,我依然会坚持这个无悔的选择!在西部、在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燃烧绽放自己的青春,践行这生命中最无悔,脚步最坚实的西部支教梦!

责任编辑:彭佳丽

【专题】“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活动

相关新闻